【传统技艺】曲沃羊汤(临汾市)
2018-05-11 11:41
在寒冬腊月,当人们走上晋南的黄土地,几乎都可以闻到羊杂割的香味,一碗下肚,全身顿觉热乎乎。羊汤,在当地主要是通过用羊头骨,蹄骨为辅熬制而成,可冷却封装,也可直接食用,每次需要吃之前再加入适量的“下水”和羊肉进行简单的烹饪即可。而杂割,又叫羊杂碎,是将肥羊宰杀后,把其头、蹄、"下水"等洗净切碎,熬煮而成。在华北、西北各省也有此种风味小吃。那么,杂割的故乡在哪里?晋南有则民间传说,解释了它的来历;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入中原途经山西曲沃时,他的母亲因病驻足休息,请当地名医许国帧为其诊治。许
母韩氏善做菜肴,精于烹调,他看到蒙古人把羊肉吃掉后,"下水"全部丢弃,觉得非常可惜,就收拾起来,认真掏洗加工,并把羊骨剁断放入锅中一起煮制,配上花椒、大葱、辣椒等佐料,果然味鲜好吃。忽必烈母亲偶见品尝,连连称赞,并赐名"羊杂酪"。从此成为民间时令小吃。
杂割究竟起源于哪里?民间传说自然不能作为科学的依据。可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原饮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历史。特别是公元13世纪,蒙古贵族建立了元朝,他们把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风尚也带到了内地,留下了饮食文化交融的印记。后来,羊杂割的制作传播开来,制作越来越精、细。羊杂割在山西各地叫法不一,诸如羊杂割、羊杂铬,羊杂烩、羊头菜、羊汤等。不同的地区制作也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