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晋代著名大将军陶侃之母湛氏。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回娘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湛氏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太尉、都督大将军、封长沙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陶侃为县令时,曾送一坛干鱼给母亲,湛氏收到后,立即书信一封,连同一坛干鱼,命其来差带走,退回干鱼。信中义正词严斥责儿子,告诫他不可受别人之礼,应如数退还其人。有一次,正值下大雪范逵骑马来访陶侃。湛氏见家中无草喂马,便从床上抽下卧垫禾草,切碎喂马;又悄悄把头上的长发剪下卖与店人,换回酒菜,热情款待客人。范逵听街坊邻人道出真情后,赞叹说:“没有这样的母亲教育不出这样的孩子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母亲,就在长沙市城南沙河街北段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贤母祠,并把祠址(今长沙市天心区)所在的街道称之为“礼贤街”。 于是,与大家熟知的“孟母教子,居必择邻”相呼应的有“陶母教子,剪发待宾。”好像还有一句:“陈母教子,衣紫腰金。”喻贤母们教子有方。


上一篇:【传统技艺】陇州社火疙瘩脸谱绘制技艺(宝鸡市)传承人:杨秉权

下一篇:【民间文学】密印寺传说故事(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