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锁泥塑是流传于霍州、洪洞、蒲县、汾西、一带的传统泥塑工艺。

据传,香锁泥塑最早由一户陕西米脂人带入沟北村世代相传,后由沟北村郭作禄传至双昌村樊宪瑞,再由樊宪瑞传于郭香锁。郭香锁作为洪洞泥塑的代表性传承人,继承了洪洞县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泥塑造像工艺,并不断吸取雕塑艺术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泥塑造像工艺,主要用于洪洞及周边地区的寺庙道观神祗造像。

香锁泥塑造像用料考究、工序繁杂、工艺精湛,一般分为制泥、植杆、粗模、成形、着色等五大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对手工艺人的雕塑功底、文化底蕴、造像构思和制作经验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制泥须选用粘性强、颗粒细的泥土,经手工捶、打、摔、揉后,根据不同环节(粗摸泥和成型泥)的用料需要,加入细碎麦秆、棉絮、头发、麻、纸、粘合剂、沙等原料;植杆则是根据造像的类别、形制,通过植架杆和捆稻草,完成造像的“骨骼”机构;粗模是用前期揉好的泥,在“骨架”上塑出大体形状;成形则是泥塑造像中最关键的环节,需要用后期细泥在粗磨上,用专业泥塑工具作细部雕刻,有时须用火烤灯烘,反复多次打磨细雕完成泥塑的素形;着色为泥塑的最后一道工序,手工艺人一般会按照佛像或神像传统服饰和配饰色彩来上色,着色一般选用矿物颜料调以水胶,按照上底色、打磨、彩绘等工序完成。制作出的佛陀像、菩萨像、关公像、真武大帝像比例协调、色彩饱满、庄严威武,为民间信仰不可替代的重要元素。

香锁泥塑作为寺庙造像的重要工艺,不仅是传统泥塑的典型代表,更包含着重要的民俗信仰内涵,具有重要的工艺美术和民俗文化价值。


上一篇:【传统手工技艺】银器制作技艺(宝鸡市)

下一篇:【传统医药】贾氏乌金散(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