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韩家庄柳编(临汾市)
2018-05-11 09:12
在我国农村,簸箕是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农具和家用器具,是去除粮食杂质和装运粮食的实用工具,根据用途不同有大有小,家家必备。图为洪洞县韩家庄村的柳编簸箕老艺人,在向年轻人讲述传统老手艺——柳编簸箕的故事。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韩家庄村,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簸箕村”,几乎家家会、户户编。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柳编簸箕是一项传统老手艺,在晋南各县市均普遍留存,有数百年历史。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韩家庄村,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簸箕村”,几乎家家会、户户编。妇女能顶半边天,韩家庄的老奶奶手艺也不赖。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现在编制簸箕的手艺人少了,这个活出力不赚钱,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做,为的是手里有个活干,更为的是留守那份传统老手艺的情结。图为韩家庄老艺人在一起交流。身后的立柜、写字台等家具,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款式。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簸箕,作为农业生产用具,其广泛流传使用,在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农耕时代,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和生产力。图为韩家庄簸箕手艺人工作间歇,吃口干粮喝口水,继续加工。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现在农业机械化成度高了,簸箕的用途少了。也许,随着时代变迁,不远的将来柳编簸箕这一传统老手艺,将失宠于市场的需要而沉寂。图为韩家庄簸箕加工手艺人,在进行装簸箕舌头工序。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柳编簸箕,主材是去皮的柳枝条或藤条,工具有铁镰、方锥、槽锥、钩针、拨停、绳锤、捋篾刀、量舌、尺子等。在制作过程中,分去皮、选料、起编、收口、拿沿、收边等多道工序。图为韩家庄老手艺人,在进行簸箕加工收边工序。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柳编簸箕编制过程中,对加工间温度、适度要求非常明显。湿度过干则柳条易折易断影响品质,过湿则柳条不易扎紧成品后易散绳。最适宜的环境是阴湿、避光、不见风。
在洪洞县韩家庄,几乎从事传统手工柳编的家户,都会有一个深约数米的地窖,做为加工场所。图为洪洞县韩家庄村众柳编簸箕手艺人,在地窖中制作加工簸箕。墙上掏个洞就是最好的工具箱。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范小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