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一正斋”正是在康熙初年创立的膏药铺,所卖膏药名扬海内外,他是唐家第十一代传人。康熙年间(1662-1722年),唐守义秘制益症膏,后开设一正斋膏药药铺,产品远销国内外。据了解,唐老一正斋”的创建还比“同仁堂还早了整整8年。

据了解,早在民国十九年,唐老家就注册了“唐萼楼”商标。在《镇江市志》第三十八卷医药篇,在《概述》一章开头文字即介绍:“镇江药材资源丰富,利用中药治病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开设的唐老一正斋膏药铺,以‘一正膏’著称。在91年由“南京大学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成药学》第20页也提到:膏药目前仍有一定应用,常见品种有镇江膏药。

据说,清朝年间河道总督陈鹏年负责治理镇江水灾,当时广大河工多患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病症,陈于是把一正膏发给河工们用,效果很好,于是一正膏在黄河中下游和山东一带广受欢迎,甚至在北方有嫁闺女时用它做陪嫁的风俗,因此镇江人传说“一正膏是“茅山的菩萨招院不招近,过了黄河就放香”。

到第八代传人唐萼楼经营该店时,唐老家的生意达到了最繁荣的时期,当时没有现代的标识,造假卖假的事情经常发生,唐萼楼因此成了现成的“商标”,来买药的人们都要看到他本人才敢买药。唐萼楼去世后,为了方便人们辨别真伪、防止假冒,第九代传人唐端芝于民国十九年,在全国首次注册了“唐萼楼”肖像商标,这也是全国最早的专利之一,而“唐萼楼”也成全国最老的肖像商标之一。

一正膏’虽然疗效很佳,但由于处方庞大,其中有些药材紧缺,使批量生产受到制约,不能满足广大人民防治疾病的需要,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解决群众用药难的问题,镇江中药厂先后两次组织对一正膏的处方全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筛选、整理,将‘一正膏’更名为‘镇江膏药’”。

上一篇:【曲艺】九澧渔鼓(湖南省)传承人:金行文

下一篇:【民间舞蹈】炎陵县三人龙(湖南省)传承人:李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