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QQ截图20170408095457.jpg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其舞蹈、音乐曲牌和情节剧在中国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

胶州秧歌成形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演员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等五个行当,表演程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乐器除唢呐外,还有大锣、堂鼓、铙钹、小镲、手锣等,唱腔曲牌有30余个。“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曾为胶州人口口相传。传统胶州秧歌演出有一套完整程序,挑选演员的时候,对身段、嗓音都有严格要求。过去,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秧歌的“班主”、“秧歌爷”,就是现在说的组织者,就开始选拔大约十四五岁的男孩、女孩组成训练班学戏,行里人说开始“安锅”。筛选后,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6个行当,再经过50天的艰苦训练才能排出一出戏。

13岁时,吴英民拜村里的李敬贤老人为师正式开始学习秧歌, 从此开始了他四十年的秧歌生涯。经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训练,吴英民很快领悟到了胶州秧歌的精髓,全面掌握了胶州秧歌的表演技艺和理论知识,不仅将秧歌中的翠花、扇女、小嫚、棒槌、鼓子五个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而且对秧歌的各种伴奏乐器也运用的得心应手。经过近几年的发掘,整理出胶州秧歌传统曲目二十余出。同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了许多反映老百姓现代生活的新曲目,如《七仙女观店口》、《计划生育好》等新的秧歌剧,反映了老百姓的心声,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199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吴英民筹资成立了一个秧歌队,他们农忙季节种地,农闲时节就在他的指导下编排节目。在吴英民的带动下,他的三个个女儿跟着自己扭起了秧歌,斜沟崖村秧歌剧团屡获殊荣:曾获胶州市群众文化演出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录成节目播出,吴英民还应邀到中央民族学院讲课,受到学院师生一致好评。

上一篇:【新疆·传统舞蹈】锡伯族贝伦舞(国家级)传承人:月香

下一篇:【新疆·传统舞蹈】维吾尔族赛乃姆(国家级)传承人:艾买提·司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