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洛川灯会(延安市)(省级)
2018-05-10 09:16
灯会由敬神的灯棚和悬挂的灯两部分组成,洛川灯棚一般搭建在各社繁华路口处,搭建用钢管和帆布,并且用雕饰过的木板进行装饰,外形如庙宇,灯棚有门但无门扇,这种具有空间分割功能及装饰美化功能的牌楼建筑既方便神灵自由活动,也有利于人与神的自由交流。灯棚外悬挂由家家户户手工制作的灯笼。 灯会由村社组织举办。每年社里要选举出一些举办灯会的人,称为会长。会长选好之后要召开会长会,具体指定谁负责筹款,谁负责搭棚,谁负责收灯等具体事项。筹款者一般都是能说会道,有一定身份地位和人脉关系的人。腊月里,负责筹款的会长就开始挨门挨户的筹款,称收灯头费,其它会长则各司其职,采购香、表、鞭炮的去采购香、表、鞭炮,负责面花的组织村里心灵手巧的媳妇捏面花。还要根据所筹经费的多少,决定是否请戏,请些什么戏,演几天。正月十三日开始搭棚,并挂起灯棚的神像,供上面花,放香、表等,村民陆续送自做的灯笼挂于灯棚前,中午举行盛大的请神仪式,称点灯。面花上堆塑的花鸟,人物和做成的各式灯笼最能显示洛川人的手艺。一个个人物,花鸟经过洛川人的手艺显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灯会结束后,各社还要评谁家的面花做的好,谁家的灯笼做的好,并奖励少许奖金。正月十五晚,县城要分东、西、南、北四个社举行灯会,各社的灯会以东社和北社的最负盛名。东社敬的是送子娘娘,久婚不育的妇女,趁观灯之机,偷回一盏面灯食之,据说来年可生贵子。得子者第二年还要还愿。因此,每年求子的人和还愿的人络绎不绝。北社供的是关公,关公一生最讲信义,死后被民间奉为武财神,在生意人和普通百姓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民间认为拜关公为财神,不仅能发财,而且发的是君子财,也就是平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此人们不仅要在北社烧香敬关公,还会捐钱若干换个财神像,谓之请财神,据说请了财神能让其发财。西社的南海观音,南社的白衣大士虽没有东社和北社红火,但也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为了争取观众,各社还请电影、戏及烟花前来助兴演出,并举办猜灯谜活动,猜中者根据难易程度得到不同的纪念品。 十五日晚,所有人都要到灯棚前转转,据说转了灯棚一年不生病。观灯的,求佛的,县城从花灯初上之时到子夜时分,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子夜之后,西社还举行神婆会,一些巫婆神汉坐在一块,谈经论道,比谁的法力大,谁的功力高,有的甚至要比四五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