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延安太和山庙会(延安市)
2018-05-09 15:38
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延安清凉山庙会。清凉山在城内的东关街口,走过大桥,朝左拐个弯儿,沿着坡道抬阶而上,便到久负盛名的清凉寺。清凉寺的万佛洞大约开凿于北宋时期,现在留有佛像近万尊,真是万幸之事。
万佛洞,佛、道、儒家各占一个据点,至今香火缭绕。清凉山庙会,即在清凉寺上方的太和山举行.
4O年代,延安清凉山庙会盛况空前。许多老作家曾专门撰文介绍,就是现在,延安各地农村,大都有清凉山庙会的会长.这些会长负责布施化缘,将捐来的钱交到会上,或者修整庙宇,或者碾成米粮,供过会时香客食用。
据说,过去庙会上的饭食极不讲究。施饭时,把做熟的小米饭倒在芦席上,放些碗,也不用筷子,让人用手抓着吃。吃毕,把碗一放,大手抹抹嘴巴而去,也不给谁招呼。实际上,人们并不十分崇信宗教,只相信那些原始的灵魂观念。怕鬼胜过怕神。也许是不知道哪些神抵司哪些职,在龙王庙求雨,也同时求儿女。牙疼了,捂着腮帮子,跪在娘娘庙上请神消灾。说是迷信。可以一笑置之。细细考究起来,却能发现他们都是在许多自然力量面前无力抗争,才发出无可奈何的痛苦之声。
善男信女上庙会,大多是为了去“布施”、消灾。实际上,灾祸未必真能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送的布施五花八门,送匾的,在红布上写着“有求必应”、“妙手回春”等字样。没有什么可求而又想尽尽孝心的,只拿一小块红布,挂在佛像的面前。还有人去还愿,不哈猪拉羊,却抱一只老公鸡去。实在没有拿的,买把香,烧点纸也就了了心愿。
到庙上去的人,实际也不完全是为了进香、过关。许多人为热闹,年轻人看新鲜,老年人看戏,也兼做些小本生意。
过去的戏台设在祖师殿的对面。开戏前,先要把诸路神抵都请到,烧过香纸,唱一段《过魂桥》,才开戏的正本。一阵紧锣密鼓,也常使人忘记自己是来赶庙会的。你没有看到戏,倒也见到了不少赶来上布施,还愿的佳县白云山庙会
佳县庙会不少,最著名的为白云山庙会。
自云道观是榆林地区最壮观的古建筑群,也是西北地区最宏大的古建筑群。白云山山上白云镣绕,松柏掩映,风景宜人。山下黄河奔腾而流,宏伟磅礴。
白云山一年中最大的庙会有3次。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祖师降生之日;四月初八日,是白云观修成之日;九月九日,是真武祖师飞升之日。庙会期间,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尤以四月初八日前后为甚。
曹颖僧所著《延绥揽胜》曾作过如下记述:“每岁四月朔日起,初由县署衙神庙开始演剧,初六日移白云山,至初人日赛会三天,陕北各县民众,暨伊克昭盟七旗蒙人,群斋戒朝山,进香礼佛,会务极其繁盛,坛醮至为隆重。全山共祖设六大会,榆林第一会,绥德第二会,米脂第三会,临离(山西各县)第四会,吴、延(延安)第五会,横山、靖定、保安第六会,届期均分日设坛酸金,各立粥厂憩所,供给诣山香客。其时商贾云苹,百物杂陈,市肆骄阗,贸易蕃聚,土女摩肩而游览,焰火歌舞而喧天漫漫呼,殆秦晋蒙汉之一大融合场矣。”
白云山庙会,为陕北最大之庙会,近年来逐年红盛,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都有游客专程来这里游览或进香。庙会之B,万头攒动,香烟缭绕,鼓乐喧天,旗旗翻飞,甚为热闹。同时举行盛大道教仪式,其中尤以道教音乐最负盛名。有经韵曲调。经韵曲调既吸收了各地观院经韵曲调的优点。又杂揉了陕北民歌的韵味,丰富多采,别具一格。
吹打乐中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曲牌,如《西方赞》、《经堂乐》、《扑灯娥》、《清江引》、《万年红》、《挂金锁》等。
吹打乐的乐器也种类繁多,有笙、管、海笛、铙、钹、小钗、云锣、小鼓、二饼子、木鱼等。整个音乐悠扬动听,热烈中含蕴着伤感、悲凉的气氛,使人进人难以言传的神秘奥妙的境界。
白云山有神路,神路一头连着黄河,一头连着山巅。一行石噔势若天梯,宛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游山者皆要攀登神路。
传说攀登完数百个台阶的神路,即登天界,就能抛掉人间烦恼,成为无忧无虑之人。所以游客喜登神路。
庙会是山村经济文化的缩影,展览着黄土地的昨天和今天。庙会上既有敬神、朝山等习俗,也有不少文化活动。不少庙宇前有乐楼,即使没有也临时搭台唱戏,请来戏班,或3天,或5天,有时两班大戏,轮流演出。有时庙会上还有唢呐吹奏班子,陕北说书艺人,唱小戏的,玩杂耍的。也有卖字画的,搞展览的,作宣传的,五花八门,名曰娱神,实则娱人,十分热闹。
庙会上还有大小商贩,摆摊设点,售卖货物,进行各种物资交流。还有人借庙会之机相亲看友香客,他们大都是老年人,说书和唱戏的多数是义演,都被游客和香客团团围住。
佳县白云山庙会
佳县庙会不少,最著名的为白云山庙会。
自云道观是榆林地区最壮观的古建筑群,也是西北地区最宏大的古建筑群。白云山山上白云镣绕,松柏掩映,风景宜人。山下黄河奔腾而流,宏伟磅礴。
白云山一年中最大的庙会有3次。农历三月初三日,是真武祖师降生之日;四月初八日,是白云观修成之日;九月九日,是真武祖师飞升之日。庙会期间,朝山进香的人络绎不绝,尤以四月初八日前后为甚。
曹颖僧所著《延绥揽胜》曾作过如下记述:“每岁四月朔日起,初由县署衙神庙开始演剧,初六日移白云山,至初人日赛会三天,陕北各县民众,暨伊克昭盟七旗蒙人,群斋戒朝山,进香礼佛,会务极其繁盛,坛醮至为隆重。全山共祖设六大会,榆林第一会,绥德第二会,米脂第三会,临离(山西各县)第四会,吴、延(延安)第五会,横山、靖定、保安第六会,届期均分日设坛酸金,各立粥厂憩所,供给诣山香客。其时商贾云苹,百物杂陈,市肆骄阗,贸易蕃聚,土女摩肩而游览,焰火歌舞而喧天漫漫呼,殆秦晋蒙汉之一大融合场矣。”
白云山庙会,为陕北最大之庙会,近年来逐年红盛,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都有游客专程来这里游览或进香。庙会之B,万头攒动,香烟缭绕,鼓乐喧天,旗旗翻飞,甚为热闹。同时举行盛大道教仪式,其中尤以道教音乐最负盛名。有经韵曲调。经韵曲调既吸收了各地观院经韵曲调的优点。又杂揉了陕北民歌的韵味,丰富多采,别具一格。
吹打乐中保存了许多古代音乐曲牌,如《西方赞》、《经堂乐》、《扑灯娥》、《清江引》、《万年红》、《挂金锁》等。
吹打乐的乐器也种类繁多,有笙、管、海笛、铙、钹、小钗、云锣、小鼓、二饼子、木鱼等。整个音乐悠扬动听,热烈中含蕴着伤感、悲凉的气氛,使人进人难以言传的神秘奥妙的境界。
白云山有神路,神路一头连着黄河,一头连着山巅。一行石噔势若天梯,宛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游山者皆要攀登神路。
传说攀登完数百个台阶的神路,即登天界,就能抛掉人间烦恼,成为无忧无虑之人。所以游客喜登神路。
庙会是山村经济文化的缩影,展览着黄土地的昨天和今天。庙会上既有敬神、朝山等习俗,也有不少文化活动。不少庙宇前有乐楼,即使没有也临时搭台唱戏,请来戏班,或3天,或5天,有时两班大戏,轮流演出。有时庙会上还有唢呐吹奏班子,陕北说书艺人,唱小戏的,玩杂耍的。也有卖字画的,搞展览的,作宣传的,五花八门,名曰娱神,实则娱人,十分热闹。
庙会上还有大小商贩,摆摊设点,售卖货物,进行各种物资交流。还有人借庙会之机相亲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