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渭南市)传承人:党继光
2018-05-09 15:15
20多年前,合阳县路井镇党定村,一位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子女们想尽办法仍然无济于事。子女们眼看着老人呼吸困难,无奈之下便开始为老人准备后事。就在这时,一位乡邻闻讯赶来探望,发现原来老人的扁桃体发炎十分严重,两个扁桃体肿大导致呼吸困难。急忙向老人的子女们说明情况,并告诉他们自己可以用传统中医的针挑之技来治疗。子女听了,欣然应允。不曾想,针挑之后老人奇迹般的康复。
听来有些难以置信是不是?咱今天要说的,正是这针挑治疗扁桃体炎的技艺。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技艺,2011年,这门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说到针挑,相信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是针灸吗?和针灸有什么关系?在见到该项目的传承人党继光后,我们首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回答是否定的。针挑并不是针灸。形象点说,针挑应是针灸的同宗兄弟。
据党继光介绍,针挑与针灸一样,都是中医中的外治法。早在黄帝时期,针挑就已经出现了。《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的砭石法就是针挑疗法。而在那个时候,针挑疗法已经相当成熟。传说扁鹊就十分擅长使用针挑这一治疗方法。
那么,到底什么是针挑疗法呢?党继光告诉我们,所谓针挑疗法,就是用针在人体的穴位进行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挑出、挑断皮内纤维状物质,以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
以党继光传承的针挑治疗扁桃体炎为例。医师在后发际与大椎穴之间寻找穴位。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发炎情况不同,针挑的位置、深浅也不尽相同。两个人相互配合完成,一人选定针挑穴点后,将特制的毛线针粗细的钢针快速刺入皮肤,并用针尖用力向上挑起,将皮下纤维挑出。另一人则将挑起的纤维用手术刀割断。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党继光告诉我们,针挑治疗扁桃体炎避免了西医摘除扁桃体手术的痛苦,不需要恢复周期。而这样的治疗方法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符,保留了器官的完整。
党继光的话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这样的一种疗法如今却鲜有人知?
或许这得从中医的发展说起。时间追溯到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那时的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传统中医受到巨大的挑战。学术界中西医互不相容,中医看不上西医治标不治本,西医瞧不上中医“故弄玄虚”见效慢。
1949年后,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渭南中医学校在那时也是名噪一时。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不了解加上中医人才的匮乏,中医再次进入了发展的低潮期。
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发展轨迹,让许多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逐渐失传。也许这就是针挑疗法不为人知的原因。
或许还并不仅仅是因为如此。在古代文献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至今无法解释的中医医疗手段,就好像华佗对曹操提出的开颅术。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外科手术完全是夸张。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是不可能的。但在山东广饶傅家遗址出土的一个头骨却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开颅术就已经存在。那么为什么像这样的医疗技术没有保存下来呢?或许这与统治中国千年的儒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孝经》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古训。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为止恪守的一种准则,就好似三国夏侯惇吃掉自己的眼珠。千百年来,在身上开刀子割器官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是很多国人想都不敢想的。当然,还有帝王为了愚民而进行的焚书及殉葬制度等等,都会给传统的医学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一些传统中医的偏方及疗法也就逐渐失传。
针挑治疗扁桃体炎也是如此。尽管党继光学习针挑已经30余年,但他对针挑的由来也是只知皮毛,且只会用针挑治疗扁桃体炎。据党继光讲,针挑治疗扁桃体炎这门技艺,是清朝末年由他外婆的父亲传给了外婆,外婆传给母亲,母亲再传给他。而再向前,则无从得知。
党继光说,在那个“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起初只是本村人知道外婆、父母有治疗扁桃体炎的技艺。后来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外村人也纷纷上门求医。经他祖辈治愈的人数已无从统计,他治愈的就有300多人,并且无一复发。“如果治理效果不好,我想这门技艺也不会这么一代代传承下来。”党继光还告诉我们,前些年有两位中医爱好者从山东慕名而来,希望跟随党继光学习针挑治疗扁桃体炎,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被他拒绝了。他说,并不是他吝啬不舍技艺外传,相反他鼓励更多人关注、了解针挑,但中医博大精深,需要的是长时间耐心“修行”。他只是担心,如果这两个年轻人没有耐心,只学到皮毛就仓促出师,并以之牟利,那不仅砸了针挑治疗扁桃体炎的招牌,更会让人们对传统中医更加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