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内黄伯当故里灯笼画(安阳市)
2018-05-09 13:22
2月2日,在内黄县马上乡潭头村村民王东希的家里,七八个孩子围坐在王东希的身边。他们或仔细聆听灯笼的制作过程,或跃跃欲试准备自己动手制作灯笼。
春节期间,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代表性传承人王东希创作灯笼画、扎制灯笼。三里五村的孩子们纷纷前来观看、学习。有的孩子学习绘画灯笼,有的孩子学习扎制灯笼,有的孩子晚上打起了王东希扎制的灯笼。
王东希介绍,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1869年由内黄县马上乡潭头村木板年画艺人王治江制作而成。1869年,王治江在开封相国寺看到当地灯笼市场火爆,遂产生制作、销售灯笼的想法。他拜当地一高姓艺人为师,学习制作灯笼的技艺。学成后,他把此艺和所擅长的雕版、印刷年画技艺相结合,制作出造型精巧、价格低廉、工艺讲究、色彩绚丽、画面传神、装饰性强的灯笼,并销往晋冀鲁豫京津等地,成为当时著名的木板灯笼画和民间灯笼品牌。因潭头村是隋唐英雄王伯当的故乡,村两头有“唐王御封”“伯当故里”字样的牌楼,所以人们将其称为“伯当故里灯笼”,将其粘贴在灯笼上的画称为“伯当故里灯笼画”。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取材内容多用民间故事、神像、戏文、时事等,包含丰富的文化、思想、情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
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代表性传承人王东希幼年跟随祖父、父亲学习木板灯笼画的制作。12岁时已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制作的灯笼画、灯笼除销往各地外还多次作为优秀艺术品参加艺术活动。“下一步,我要进一步传承、发展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让我们的伯当故里木板灯笼画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东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