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白朗起义传说(平顶山市)
2018-05-09 11:54
白朗出生于1873年,1914年去世,河南宝丰县人。他因身材高瘦,腿长行快,故因其名偕音而绰号"白狼",官方也诬称其为"狼匪"。农民出身的白朗,青年时代曾投巡防营当兵,枪法颇精,"虽目不识丁,而胆略颇壮",后因"犯律潜逃"回乡。 白朗从巡防营回到家乡之后,便"拉杆"起事成为啸集山林的绿林头目。据记载,他"性豪爽,善驭人,疏财仗义,以是能得众,先奔走于汝、鲁、宝之间,结识豪侠,渐成规模。 但以武器缺乏,未能大举,乃将宝丰县长的儿子劫去勒赎,索价新式五响钢快枪十支。械到手后即有很快的发展"。白朗以舞阳县母猪峡一带为基地,四处活动。大约于民国元年又以"打富济贫"为旗号,鼓励穷人造反。被裁士兵、游民、饥民等,闻风归附。各地著名杆首如李鸿宾、宋老年、丁万松、宋一眼、王心传等各率所部,与之合并,愿听指挥。 到1913年春,各杆头在白朗领导下所带的人马共约二三千人,所着服装,错杂不一,时聚时散,飘忽无定,聚则成军,散则为农工商贩。由于"贫苦之家甘为窝主,乞丐游民愿作彼探",白朗军消息灵通,神出鬼没,各县多次派兵围剿,都未能把他们镇压下去。相反,白朗却不时给各地方官吏和豪绅地主团练以打击。这时,白朗主要从事经济性的斗争,政治目标并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