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灯节活动称作“闹秧歌”,各村的秧歌队在一名持伞的“伞头”带领下,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跑“大场”(群舞)、演“小场”(双人、三人舞),并且到各家表演,以此贺新春,祈丰年。领舞的伞头要善于领唱传统的歌词以及因地制宜即兴编唱新词,以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一般是先唱后舞,演唱时,众队员重复他所唱的最后一句,形式简便,生动热闹。灯节期间,当地还要设置名为“九曲黄河灯”(俗称“转九曲”)的灯阵,群众随着秧歌队进入其内,观赏各种秧歌表演,此活动具有消灾驱邪的含义。

起源

闹秧歌是具有民族和地域性的一种传统娱乐艺术活动,它起源于北齐时期,在北方属于一起祭祀活动,又名叫“阳歌”。在南方水稻之乡,人们插秧时所唱之歌又名叫“秧歌”。明初时传入陕北与舞稻的相结合。陕北秧歌和“榆林小曲”一样,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产物,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上一篇:【传统技艺】秦邮董糖制作技艺(扬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朴席制作技艺(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