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花俗称“花馍”,是由古代图腾金石礼器演化的产物,民间面花工艺技术,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最初面花是用来祭祀神庙,祭奠祖先的礼品,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宋代民间就盛行这种在春节前夕做果食花样的习俗,据《岁时杂记》记载,当时面塑就“甲胄人物”“戏剧人物”“孩儿鸟兽”可谓奇巧百端,引人入胜。印台阿庄面花,与当地丰富的民俗紧密结合,已从最初单一的祭品形式发展成目前品种多、花样全、技术含量高的“艺术作品”。阿庄面花,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小孩满月、过岁、婚丧嫁娶或献祭祖先,在当地有制作面花(也叫花馍)作为赠送礼品和祭祀供品的古老乡俗。印台阿庄面花,构思新颖,形象栩栩如生,绚丽多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展示出了人类生死繁衍、代代相传的程式,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它不仅丰富了民间民俗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历史发展。

上一篇:【民间文学】女娲补天的故事(晋城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精卫填海的故事(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