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胡升杰是晚清时期闻名于三秦大地的“耀州胡油匠”第四代传人,其祖辈以刷制油漆家具闻名遐迩。 出生于1935年的胡升杰虽然只有小学五年级程度,但其悟性极强,且幼聪慧过人,能触物手捏,栩栩如生,各具情态,无不因势象形,人人见之,称奇不已。 胡升杰十三岁时辍学在家,在其伯父胡友兴的影响下,爱上了泥塑、纸扎、油漆等手艺。幼年的胡升杰,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喜爱之情,他用家乡一种黏性很强的红土捏成各种动物造型,阴干敷色彩绘,无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尤其是他手捏的青蛙,那鼓起的双眼、欲跃的姿态,还有那背上条条爆起的纹理,跟活青蛙毫无二致,拿到街上试销,没想到一下子便被抢购一空,令少年胡升杰欣喜不已。 出生于世代油漆匠家中的胡升杰,在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爱上了油漆工作,不久便脱颖而出。他一面在家务农,一面油漆家具,又隔三岔五地应邀外出为人糊顶棚、做雕塑,忙得不亦乐乎。 清末民初,每年元宵节耀州城内的各种社火表演相当火爆。其中火亭子表演尤其受到群众的喜爱。 新中国成立前,耀州城还相当闭塞落后,这座山区小城虽然地杰人灵,历代名人辈出,但是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是相当贫乏,只有元宵节才是耀州城最热闹的时候,其时城内东西南北四街社火队竞相出场,轮番走街过市,锣鼓喧天,万人空巷,争相赏览,男女老少无不喜气洋洋。 看惯了白天各色社火表演的耀州百姓,更希望在寂静的夜晚有场娱乐活动,以填补长夜黑灯瞎火的寂寞。于是火亭子便应运而生。据传,其时的社火表演,均夹杂着一种浓烈的“明争暗斗”之争。城内东西南北四社,均欲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吸引观众眼球。于是便暗暗使劲,想方设法压倒对方,要在社火表演中出奇制胜,夺得一席之地。其时,东街擅长纸扎的老艺人胡建青把白天表演的亭子进行了一番改造,利用竹篾、铁丝等物绑扎成各种奇特的灯具,内燃蜡烛,配以故事人物,由200余人组成方阵,于夜间抬出,浩浩荡荡,敲锣打鼓,穿街过市,尽情表演。此举一经推出,一下子让人们眼前一亮,顷刻火爆山城,不胫而走,赢得万人喝彩。尔后,胡升杰便师从其伯父胡友兴,也就是老艺人胡建青的第二代传人学习纸扎工艺。在能工巧匠胡升杰手中,火亭子得以翻新,更是别具一格,分外惹眼。 制作火亭子骨架的竹蔑、铁丝有粗有细,铁丝细到22号,大至钢筋不等,一根一根都要用宽度适中的宣纸条缠紧。扎绑成的骨架要形象逼真,线条流畅,活灵活现。裱糊纸要分成小格(块)贴上去,薄厚均匀,张弛有度。最难的当数敷色彩绘,颜料要用蛋清调和,方可增强透光度,色泽要艳而不妖,光洁鲜亮。 胡升杰制作的各种物人造型,小者须臾手捏即成,大者须先手绘草图,然后按图造骥,比例合理适度,凸显生机。 胡升杰绑扎最多的当属中华民族图腾“龙”,观者无不称奇叫绝。他对“龙”情有独钟,“坐虎针龙”、“龙凤呈祥”、“ 巨龙迎春”、“龙娘望滩”、“哪吒闹海”、“鲤鱼跳龙门”等,无一不与龙有关。 “药王坐虎针龙”一台,是扎一条在云中盘绕的彩龙,再在桌面上扎绑一只威猛异常的黄色卧虎,中间坐一位化装成药王孙思邈的人物。走街过市出演的时候,10余台亮着灯光的火亭子串成一道耀眼的光带,在夜幕下分外壮观,再加上两旁无数牌灯的吸引,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万人追观,倾城出动,若梦若幻。 艺术需要创新,艺术需要出奇,唯不断变化,方能以“新、巧、奇”胜出。胡升杰的手艺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人工艺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民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他精心制作的“人寿年丰”、“山村小店”、“万象更新”等艺术造型无不紧扣时代脉搏,与民众现实生活相共振。 提及昔日的辉煌,更让胡升杰充满了激情和幸福。1988年火亭子演出,前有锣鼓车开道,后有锣鼓车压阵,中间夹连彩车十六辆,车上的火亭子走到哪里,围观的群众就紧追到哪里,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声鼎沸,地动山摇,那阵势才真叫热闹呀! 面对着一年一度的火亭子表演,胡升杰在乡亲父老的欢声笑语中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乐他人者己亦乐”,这是胡升杰坚定不移的人生信条。 “火亭子绝不能在我手里失传!”更是胡升杰掷地有声的表白。 胡升杰是一位不甘寂寞、不因循守旧的老人。近年来,他又做起了漆器工艺品。他独创的以纸质为原材料的纸胎仿瓷花瓶,晶莹光亮,洁净如玉,叩之琅琅作响,几可乱真,尤其是花瓶上的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精妙绝伦。 此外,他还以其熟练的油漆匠工艺,自配漆料,书仿毛体《满江红》词、大篆《饮中八仙歌》等,字体流动飞扬,线条娴熟,落笔飞白,精湛高雅。 汗水和心血是不会白流的。胡升杰老人终生为之奋斗孜孜以求的民间工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认可。2007年5月,经他承继并发扬光大的民间社火“火亭子”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7年12月,胡升杰被公布为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愿胡升杰老人的艺术生命常青,愿火亭子越来越红火。

上一篇:【民俗】牛拉桩(晋城市)

下一篇:【民俗】舜王传统祭祀文化(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