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阳城棉纸(晋城市)
2018-05-09 09:07
阳城棉纸是指在山西省东南部阳城县东城办下孔村一带采用古老的特色传统手工技艺所生产的纸张,因为是阳城特有的传统工艺,所以取名阳城棉纸。纸面无圪瘩,柔软光滑,洁白细腻,薄如蝉翼,边沿整齐,拉力强。
起源
在阳城县东城办下孔村一带,至今仍保留着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造纸。这里所造的棉纸质量优良,用途广泛,远近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下孔村,去探寻一下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下孔村位于芦苇河的下游,是阳城县东部的门户。这里水源丰富,桑林茂密,为造纸业的兴起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阳城棉纸的起始年代已经无法查证,但是清朝雍正年间泽州知府朱樟所写的《下孔行》中就已经有了“碧栏杆外梨花重,白粉墙低蚕纸乾”的诗句,诗人还在“蚕纸”二字后加了“村人多以造纸为业”的夹注,可见当时下孔的造纸业已经十分兴盛。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清朝雍正年以前,下孔村的手工造纸就已经非常兴盛。当时,下孔村曾经还存有一座明代古庙,庙内立有石碑,塑有中国造纸发明人蔡伦的全身,村民们把它视若神明,四季香火不断,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造纸的重视和推崇。到了民国时期,下孔一带的造纸业进一步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基本上是家家设池,户户造纸,年产各种土纸、棉纸和黄裱纸约十万多刀。阳城手工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桑皮,辅助原料有石灰、油胶等等。所用的工具有毡、栅、压尾板、捣饼锤、切皮刀、芭、卜蓝等,这些都是手工造纸的特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