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东大街六月十五府君庙会(长治市)
2018-05-08 15:52
在隋末,山西乐平(今昔阳县)有一对老夫妇,老汉崔让,妻刘氏,两人年过五十,为人忠厚,苦于无儿无女。一日,二人到北岳庙烧香求子,当夜老两口同做一梦:一个仙童手捧仙盒前来贺喜:你老俩善做好事,感动天帝,特赐美玉两枚,二人各吃一枚,自有好处。老俩将美玉吞下,十月后,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六月初六生下一名男婴,长得甚是可爱。因老两口吞双玉得子,就为孩子取名珏。崔珏生来聪明过人,五岁读书,十五岁熟读五经,十六岁被推为孝廉,十七岁任太子府监。因当时隋炀帝荒淫无道,百姓遭殃,崔珏辞官回家,为百姓占卦,看风水、捉鬼。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任崔珏为长子县令。《潞安府志》(顺治版)《卷四》记长子县事,“崔珏,乐平人,贞观进士,任县令,公直廉介,发奸擿伏。人不敢欺。”《潞安府志》(乾隆版)记崔珏任长子县令“除邑令,多异政.”。他勤政为民,治理有方,使长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深受人们爱戴,群众歌曰:“天降神明君,赐我仁慈父”。
崔珏在长子任县令,为民做了许多好事,最出名的就是崔珏断虎。《潞安府志》(乾隆版)记载:“时刁山有虎,食人,遣吏黄完赍牒往慑之。虎衔牒而至。数其罪,虎触阶而死。”《长子县志》也载有此事。传说贞观年间,有位老太太到县大堂告状,因状告出奇轰动了县城。老太太叫王婆,住横水山里,与儿子王小二相依为命。小二上山砍柴,不幸被老虎吃掉了。王婆便来县衙状告老虎,崔珏命都头李能前去捉虎,限期三天。李能到了山里,等了半宿,天快亮时,看到老虎来了!他顺手把随身带的绳子结了个活套,向老虎头上扔去,正好套在老虎脖颈上,李能用力一拉,就把老虎套住了!他押着老虎回县城,说也奇怪,那只老虎顺顺当当跟他们来到县城西门,却怎么也不肯进城。李能向崔珏报告了捉虎经过,并说老虎不肯进城。崔珏略一思考遂命人在城西门南一百步处,另开一个小门。如此,李能才牵着老虎,从小门顺利进了城。到了大堂,崔珏对老虎说:“你吃了王小二,王婆无依无靠,本官断你养活王婆,你可同意?”老虎点了点头。崔珏又对王婆说:“这只虎吃了你的儿子,理应问斩,但我看这只老虎已然降服,就把它关在你家中,别人去看稀罕自然会给你几个钱,也能帮你解决生活困难,你看如何?”王婆觉得县令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崔珏派人把他们送回王婆家,安然无事。
当年河北滏阳(今磁县)年年遭水灾,太宗皇帝调崔珏任滏阳县令。崔珏到任,明察暗访,才知水灾竟是一条大蛇在作怪。崔珏便在河上设立仙坛,奏告天帝,挥剑做法,亲自入水斩蛟。一会儿,河水变红,漂起一条大蛇,从此,滏阳县的水害被治好了。这就是“滏阳斩蛟”的传说。崔珏施惠爱之风、仁德之政,深受群众爱戴。
崔珏晚年在滏阳,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十月初十与人下棋。几个持节的黄衣人说,奉玉皇大帝命令,封你为磁州都土地,崔珏留下《百字铭》遗言,旋而去世。
为了怀念崔珏,滏阳在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建庞大府君庙,占地八十亩,建房八十余间,每年正月十五举行府君爷出城活动,至今香火甚旺。
在长子,宋代就建了府君庙,《长子县志》记载:“崔公庙,在县治东北街,祀唐崔元靖。”元重修《崔府君庙碑》载:“潞之属县长子有神庙,峙于东门之内,曰齐圣广佑王。王讳珏,一名元靖。唐平定人,太宗时为斯县令,有惠爱之风。”每年六月六日大祭。当时,还在旁边空地修建了李能祠,纪念“尝承牒追西山虎者”之吏卒李能。
潞安府,是崔珏第一任县令长子县之领导者,很早就修建了崔府君庙。《潞州志》(明弘治)《祠庙志》记载:崔府君庙在“城东门内丽泽坊。祀唐长子县令崔元靖。”当时府君庙建在现长治师范院内。始建年代不详,元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上党县伊石通甫率众新建府君庙外门,“横跨通衢之上,云霞照映,金碧炫耀。”有《霊惠齐圣广佑王新建外门记》。肯定此庙建于元、或元以前,冯俊杰教授认为此庙宋代已有之。明万历年间重修,有《重修府君庙碑》,现存于长治城隍庙院。碑文记叙了该庙的宏伟规模:临街一条神明大道,第一道是显应通门,门前有一对威武的狮子,据说是从崔珏当年在长子的县衙搬来的;门后是馗道;第二道是中门,门上有舞台,两翼有角门。第一院内是献殿;第二院建有中央正殿,共六间,有崔珏(俗称大相公)和李能(俗称二相公)塑像,院子东西各建陪房五间供诸神;第三院,燕殿,即寝宫。后院建有高台,上建飞而阁,阁中奉玄武。庙中小桥流水,曲径小院,树木参天。府君庙南、西临街,东有安古巷,后边是神后巷,整个占地百亩左右,据《霊惠齐圣广佑王新建外门记》记载:“观其庙貌崇深,门墙坚整,像设儼然。”是当年长治第一大庙宇,是长治地区规模最大的府君庙。《潞州崔府君庙灵应记》载“乃涓日,命工设色肖像,用展岁时之祭,兼叙其莅官之异政,为神之灵感,以传不朽焉。”
崔珏行惠爱之风、仁德之政,济世佑民,深受百姓爱戴。死后,传说他还能“明察地府不平事,暗访阳间未了情”,远近之人奔走祈祷,敬信不怠,其灵验可知。长治府君庙常香客如流,香火缭绕。到了热天天旱了,人们就把府君爷抬出来,在东、南、西、北等大街游转求雨,一直到马坊头。传说,求雨还有规矩,任何人都不能穿白衣服。现在人们还知道当时东街的张三孩身高力大,是抬驾的好手。
辛亥革命后,1913年,把府君庙改建山西第四师范,将大相公、二相公塑像搬在庙旁的普定庵供奉。据说,当时老百姓反对拆庙,集会抵制。而阎锡山已是山西督军,问:“崔珏是什么官?”下司说:当过长子县令。阎锡山说:“我是督军,我管他,搬!”
日本侵略军占领长治,驻在府君庙内,现在安古巷88岁的赵三成老人,当时被抓去,在庙里给日本军当了三年苦力。老人家回忆,日本侵略军和阎锡山混战,晋绥军把普定庵也拆了,大批文物都被毁坏,庙门前的一对狮子也被埋在了地下。大相公、二相公的塑像无安身之地,就被放在附近窑洞,长期在安古巷几户善男信女家里安身。大相公、二相公塑像很精致,胳膊、腿都能活动。“文革”中,大相公、二相公塑像被烧毁,宏大的府君庙只留下一块《重修府君庙碑》,长期躺在长治师范的西南角,成了老师们的“餐桌”。
为了怀念崔府君,不知从何时起,东街每年都要在府君庙前举行庙会,崔珏生在六月,人们为方便、吉利,庙会就定在每年六月十五。庙会期间,要搭戏台,唱上党梆子。解放前,在庙前东街搭台,解放后,在长治师范操场上搭台。
庙会期间,人们隆重祭拜大相公、二相公,各地善男信女求崔珏保佑。各地商贾、小贩搭棚摆摊,土产、杂货,应有尽有。
近些年,为繁荣文化、发展经济,每年安古巷路东一片空地都会搭起台子,唱大戏。东街一带的大小企业、商铺和居民慷慨解囊捐款。
没有府君庙,群众集资搭棚子,前几年供奉李受益先生画的大相公、二相公的画像,供善男信女顶礼膜拜。
庙会期间,看戏群众人头攒动,小摊小贩生意兴隆,善男信女烧香磕头,香火缭绕,有的祷告,有的念经。虽然其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崔珏是什么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心愿:怀念这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他们愿天下太平!祈求风调雨顺!他们祈求全家平安!
昔日辉煌的长治府君庙早已荡然无存,这里成了长治学院师范分院。1973年,学校从地下挖出当年府君庙前那对雄伟的石狮,巍然屹立在学校办公楼前,这是历史的见证,从唐太宗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崔珏故事及传说广为流传。崔珏济世佑民,保国护驾,人民爱戴,帝王崇拜,人、鬼、神皆敬,君、臣、民同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府君庙,崔珏精神是一份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