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西火十大碗(长治市)
2018-05-08 15:34
走进长治县“老西火”新北街,有一家“北斗星酒家”格外引人注目,那装修一新、古朴典雅的门面镶嵌着一幅“御宴逊香十大碗,古厚堪称老西火”的楹联,新颖别致,颇具特色。这家饭店的厨师郭国平不仅是“山西省一级烹调师”,而且还登上过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消费主张》栏目。
中国饭食文化的渊源深厚,其实就是一种“吃”的文化。品尝风味独特的西火“十大碗”,确实是一种高雅温馨的饮食文化享受。
历史渊源
十大碗是汉族传统名宴,源于宋元时期。古潞州西火,煤炭丰厚,铁业兴盛,商贾云集,百姓富庶,黎民百姓的吃喝也是自成一体,大碗吃肉、大碗喝酒的习俗远近闻名。过年时,为了吃出花样和体现邻里和谐,人们商量每家做一碗拿手好菜,或荤或素,每十家组成一桌宴席,大家共同分享。“十大碗”由此得名。解放后的西火,商贸集市颇具规模,外地商贾云集这里,自然是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热闹非凡。集市或铺面的猪汤、火烧、拉面、饺子汤、小车糕等美食应有尽有,荤素“十大碗”尤为显眼。
旧时民间吃席,一般要杀鸡、杀猪,厨师之间也暗中表露自己的手艺与技术。如何安排厨房、帮事、烹饪、制作、器皿、宴席等系列非常讲究,八人为一席(桌),规矩很多,礼节也多。老人们说,厨师提前一天就准备就绪,中午一般上四个小菜,吃猪肉臊子拉面,下午坐席,花样繁多,有顺口溜曰:“八八的、六六的,碗碗都是有肉的”。那时,坐席也有清规戒律,赴宴还需循规蹈矩,特别是宴请新女婿,方位、坐姿、举止等都有讲究,新女婿要温文尔雅,陪客者不喧宾夺主。
千百年来,时代变迁,社会进步,传统的十大碗源远流长,传承发展,选料上乘,烹饪创新,营养丰富。随着人民幸福指数的逐步提升和饮食文化的多元发展,延续至今的十大碗更加讲究厨师的技术水平和料、做、食的精细,既排场又节俭;既丰盛又可口的传统十大碗,无疑成为古镇人民招待贵宾、生日婚宴和圆十五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