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沈拱山传说(盐城市)
2018-05-08 15:26
沈拱山<1790-1855>今盐都郭猛乡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他虽无功名无官职,但为人聪明卓识,抱打不平。被百姓称为"布衣青天"。
沈拱山(1790-1855),沈家墩(今盐都区郭猛镇卞戴村)人。是沈家从苏州迁居盐城的第七代后裔,他虽无功名无官职,但为人聪明卓识,抱打不平,每遇有以官压民,以富欺贫之事,常挺身而出,一生先后与七任知县,三任知府进行过说理斗争,为此,七次坐牢,在民间留下大量传奇故事。
沈拱山出生于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时代的沈拱山,天资聪明,才智过人。他在母亲的严厉教管下,学业日渐长进,不久便考取秀才。时值嘉庆初年,国势开始衰弱,当时政治腐败,清政府靠的是加税卖官来增加收入,官吏奉行的做官诀窍是"多磕头,少说话"。官吏大多在政治上无所作为,贪污受贿成风,而搜刮民财颇有一手。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清政府表现得更是软弱无能。此时的沈拱山,看到官场黑暗,政府昏庸无能,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沈拱山蔑视仕途,弃考不愿为官,甘过农耕生活,长期与农为友,扶弱惩强,胸怀正义,嫉恶如仇,仗义为民。被百姓称为"布衣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