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太行意拳(古传太极)(长治市)
2018-05-07 16:55
中华武学是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长繁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武术运动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为了抗拒野兽的袭击和自然灾害, 产生了原始形态的“武术”。从古至今还运用于军事作战技术之中,为战斗服务。是集健身、防卫、修身修道和养练(炼)性命之大成。
武学内容丰富,门派方法繁多,有内家外家之说,有南派北派之分,有长短之别等。理论、功法、要领各有所长,各有所能。太行意拳区别于其他任何家派。它不讲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固定意守体内外之境,不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臀提肛等。
太行意拳(曾用名:古传太极)是源于太行山区的一个 功夫拳种,它以“五音六律”的音律太极学说为理论,融医学、易学和武学于一炉,保持了祖国武学原貌,内容丰富独特,是阴阳学说与传统武学完美结合的一种文化结晶。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易学说:天地为一大阴阳,人体与万物是天地之缩影,均含天地之信息,并存储于人身与万物之体。“人生有死”“物生有坏”,这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生死之共同规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并且物体内外均有系统化的自动化生消功能。天地间万物皆属后天阴阳五行的交感变态,皆属于生灭易化之中。古往今来,无一能除外。因此,人体与万物的阴阳交变乃不变之法则。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五行八卦九宫说:天有五星,地有五气,人有五脏五体;天有八方套九星,地有八卦套九宫,人有八部九位合一体。
太行意拳(古传太极)的传承一贯就是将五行、八卦、九宫与人体部位相对应,并运用于养练的全过程,无论是桩(装)功,定步养练和活步养练,技击格斗与调解调理人体疾患,均要将天地人之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调理调整摆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