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甘宁传说(黄石市)
2018-05-05 16:27
阳新县隶属“吴头楚尾”,三国时期属于东吴统治范围。当年赫赫有名的三国名将——甘宁就在阳新县富池镇征战过。史料记载,甘宁,巴郡临江人(今重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甘宁智勇双全,战功显赫,最终战死而归葬富池镇。他勇武善战,爱国爱民,深为富池百姓爱戴,因而塑像建庙,兴修坟墓,并且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祭祀吴王甘宁的盛大传统民俗活动。在富池及周边一带,广泛流传着甘宁驻守富池口的众多传说,可见这位将军在当地人民心中印象深刻、形象崇高,这既隐含着甘宁生前的善行政绩,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无限哀思和绵绵深情。
孙权在东吴建功立业,派遣大将甘宁镇守要地富池口。由于连年战乱,百姓困苦,甘宁便立下军令,要求将士不得糟蹋百姓庄稼,违者当斩。这天,饲马官没有看好甘宁的战马,任由它在田里胡作非为,闯了大祸。依照军法,甘宁要依法惩处饲马官和战马。这时,饲马官苦苦哀求道:“将军,这是我的过失,要斩就斩我吧,畜生无知不应同罪!”甘宁素来爱惜将士,也视马为珍宝,可想到军心如山,他痛心地说:“有了军法而不执行,就会失去军心,失去百姓,这样的军队将来必定败亡。”说完,甘宁忍痛斩了自己的饲马官和战马,以儆效尤。甘宁战死后,人们为他修建了坟墓,还雕了一匹石马,谁知后来竟多了一匹无头石马,传说是被斩首的马想念主人,又回到了主人的身边。
相传公元222年,蜀汉与东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其时,甘宁虽身患重病,仍坚持在前线运筹指挥。一天,听说蜀兵将至,甘宁忙率兵迎战,谁知途中竟偶遇一支蛮夷队伍,为首的五溪番王沙摩柯面目狰狞,威风凛凛。甘宁见势不妙,勒马退走,却不想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额头,身负重伤。慌乱中,甘宁逃到富池口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枯坐而死,树间群鸦聚集,围绕着他,久久不忍离去。很快,孙权得知甘宁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于是在富池口龙光山下建昭勇祠以作悼念,又称吴王庙。从此,吴王庙前的乌鸦便被人们称作“神鸦兵”,据说这些乌鸦是甘宁麾下战死沙场的勇士忠魂所变,颇有灵性。
初见甘宁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郁郁葱葱的林木,让人不免感慨这一绝佳的“风水宝地”天然的氧吧。往里走到几百米有一“双龙腾跃”大水池展现在世人眼前,惟妙惟肖的造型,威武的身躯,让人心生敬畏。离此前行百米处,屹立着高达5米的甘宁塑像,英姿威武,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让人联想起当年三国乱世,甘宁将军戎马生涯的英姿。
前行百米可以看到一幅名为《祭富池神文》的诗文石碑。据富池镇政府宣传干事王云峰介绍,此文是宋代著名诗人陆游所写,当年陆游游历富池心有所感继而做出此文。据了解,一向以收复河山为己任的陆游很崇拜甘宁,一到富池,就携祭品参拜,瞻仰甘宁神像。甘宁庙侧还供有关云长的神像。关云长与甘宁是战场上的老对手,按常理,甘宁庙是不应供奉关云长神像的,但关云长赤胆忠心,义薄云天,力敌万人,正与甘宁相类。因此陆游记道:“庑下有关云长像。云长不应祀于兴霸之庙者,岂各忠所事,神灵共食,皆可以无愧耶?”陆游见昭勇祠祭享之盛,规模之大,赞叹道:“江上神祠,皆不及也。”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1178年春,陆游离蜀东归,再度经过富池,又泊舟进甘宁庙祭奠,作《祭富池神文》曰:“某去国八年,浮家万里。徒慕古人之大节,每遭天下之至穷。登揽江山,徘徊祠宇。九原孰起,孤涕无从。虽薄奠之不丰,冀英魂之来举。”
前行百米,有一天然景观——甘泉。据当地传说常饮甘泉水,可使人耳聪目明,又可健体强身,故亦称“聪明泉”。甘宁墓坐落在甘泉后处,为公园的主体建筑。墓的东北面是10亩桂花园,西南面是10亩竹园,相互映辉,景色秀丽。墓高2米,周长6米。墓前矗立着仿古6柱青石牌坊,雄伟壮丽;周边青石围壁上的石刻书画,蔚为壮观。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前后,来自鄂赣两省邻近县市的朝拜者或游览观光客骆驿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