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起忽落,飘飞灵动,绳索两端的“火球”,瞬间在眼前舞出数十种招式。30日,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火流星传承人刘柏林,向记者展示了他高超的“舞球”技艺。

传统火流星技艺亟待保护

火流星,中国南方俗称“火弹”,北方称之为“风火流星”,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民间艺人用小铁丝织成小笼子两个,铁丝笼中间用1.5米长的铁链或绳索连接;笼内装入燃烧的火炭,双手持绳索舞动,火花飞舞,灿若流星,故名。

民间每逢节日庆典,多在开阔地舞龙舞狮。因是平地,人们易向中间围拢,演出场地随即缩小;此时,锣鼓一响,火流星上场,表演者飞快舞动绳索,流动的火影光影,将人影笼在其中;舞动幅度越大,演出场地也慢慢向四周扩展开来,亦即“打开了场子”。

民俗学专家、大冶市群众艺术文化馆馆长柯小杰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火流星一度沉寂多年;由于火流星本身危险性大、习练难度高等原因,很多年轻人不再练习,其传承面临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去火”的火流星更胜一筹


上一篇:【传统技艺】纯谷酒酿制技艺(黄石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甘宁传说(黄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