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盘索里(铁岭市)传承人:金礼浩
2018-05-04 13:35
【项目名称】盘索里
【项目类别】曲艺
【项目地区】辽宁省铁岭市
【项目级别】国家级
【项目保护单位】铁岭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
【项目批准时间】2011年6月《盘索里》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传承人批准时间】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简介】
盘索里是朝鲜族的说唱音乐,产生于18世纪。关于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它是江湖艺人根据某种戏剧所创造的,另一种则认为是来源于萨满教仪式中的歌曲。盘索里是朝鲜语的直译音,意思就是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曲。19世纪初的《广寒楼乐谱》中写道“:唱优之戏,一人立,一人坐,而立者唱,坐者以鼓节之,凡杂歌十二腔,香娘歌即一也。”
朝鲜族盘索里流传于东北三省,主要传承于铁岭、开原、昌图等地的朝鲜族聚居区。在铁岭传承盘索里最有影响力的是民间艺人李柱奉,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盘索里的主要唱段和唱法传授给村里的郑乐瑞等人;郑乐瑞又把所学到的盘索里传授给洪华峰等人,后来在铁岭县文化馆任音乐辅导干部的洪华峰培养了洪永吉和金礼浩等多名弟子。
盘索里具有一人多角,“化入化出”,以唱为主,说中有唱,唱中带说的表演特色。由于盘索里富有叙事性,便于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怀,逐渐成为朝鲜族群众十分喜爱的音乐形式。高水平的盘索里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演唱者一人在鼓手的配合下,仅用自己的歌声、说白、身体动作和作为道具的一把扇子,便能够描绘世界万物的冲突与和解、善与恶、美与丑的关系。
朝鲜曲艺的主要艺种是“盘索里”,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初,随朝鲜族的迁入而传入我国。“盘索里”一词是朝鲜语的直译音,意思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演唱的歌。演员以唱为主,说唱结合,一个人可以出演有多种人物出场的情节复杂的大型作品,如《春香传》、《沈青传》等。
【传承人简介】
金礼浩 男,1954年生,辽宁人,朝鲜族。高级教师荣誉院士。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延边大学语文系、辽宁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系。现任职于辽宁省铁岭县教师进修学校民族教研室,兼任《中国朝鲜语文》杂志社特约编辑、《辽宁朝文报》记者,系铁岭市朝文研究会秘书长、辽宁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研究会理事、延边朝文书法协会理事、铁岭朝鲜族美术家协会副会长、延边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学、研究与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了显著成绩。3年来在《中国朝鲜语文》、《中国朝鲜族教育》、《教学与研究》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14篇教育论文。其中《如何改进作文教学环节》一文在该市作文教学改革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96、1997年获得了中国朝鲜族教育论文奖(正言奖)。1982年开始陆续发表了98篇文学作品,1992、1994、1998年3次荣获“鸭绿江文学奖”(朝文)。小说《四季的喜怒哀乐》和杂文《姜太公钓鱼》等5篇文章3次编入韩国出版的作品集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刊登了16幅书法作品,两幅作品在延边和韩国展出。
1996年在全国朝鲜族书法大赛中获书法特别奖;1997年在全国首届“民族杯”书法、美术、摄影大塞中获得书法金奖、摄影铜奖。1999年辽宁省首届朝鲜族美术、书法展中获书法金奖。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 [1]
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辽宁铁岭市盘索里代表性传承人金礼浩,能够全面掌握盘索里的技艺特点和水平,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风格。学到了盘索里的“春香歌”、“沈青歌”、“兴夫歌”、“水宫歌”、“赤壁歌”的主要唱段。曾参加多项省内外非遗展演活动,还多次出访韩国进行了文化艺术交流。2010年在开原朝鲜族中学等学校建立了盘索里教学基地,向中小学生传授民族说唱音乐盘索里。他演唱风格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社会青年当中培养了盘索里爱好者,影响了很多的人。在代表作品上比较突出,在表演上既有传承,更有发展,而且具有代表性,而且在社会上产生较强的影响力,能得到同行和社会上的认可和好评。他的传承谱系清楚,传承意愿表现强烈,而且在传承上有耐心,有想法,有步骤,传承面比较广泛。对下一代的继承人也有招数,形成了该项目的社会性和艺术性。经评审,金礼浩基本符合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标准。
【非遗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