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山歌,又名南荡河山歌。 南荡河位于如东县城西南部23公里。新店在南荡河南岸。据如东地方志《地名录》载:“新店地区于明朝中叶,系一片草荡。”起先,零星有人辟草为居,于是,有人烟处即常有山歌迂回。至明末清初,战云弥漫,灾祸连年,移民群集,开垦草荡,造田立村。山歌跟着劳作走,耕种日繁,山歌形成阵势。移民有来自大山,有来自水乡,多种风俗习惯交融,多层面文化现象并存,集结于新店这块热土,带来新店山歌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深厚的历史内容。新店荡田,土肥壤糯。新店人擅长种水稻,产米清香可口,成为一方特产。远近稻农来取经,取走了种稻经验,同时也取走了新店人耕作时“咳”的山歌(“咳”读阳平声。新店人唱山歌叫“咳山歌”)。新店山歌逐渐流传县内外,分布遍及本县西部地区的马塘、岔河、双甸、石甸;西北部地区的丰利、袁庄;西南部地区的曹埠、汤园等镇的四乡。以及邻近通州市的石港东乡北乡,如皋市的丁埝东乡南乡和苏北里下河一带。

 新店山歌同其他民歌一样,主要靠口唱耳闻相传交流。据考证,新店山歌最早见之于文字的有清·燕川人洪小圃所编《小客斋歌谣集》,收入南荡河(新店)山歌六首,其间有《飞鸽传书过大江》等。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三旅政治部编印《苏中民歌》,集黄海渔民、盐民、船民号子及南荡河(新店)山歌号子多首。1959年,江苏音协编《苏北民间歌曲选》,其中收入署名“佚名”(吴尧)采录的南荡河(新店)南北岸山歌号子十四首。此后,如东县文化馆先后两次将如东民歌三百首汇印成集,其中新店山歌号子近一百首。经此集中交流介绍,新店山歌日盛,并飞江过海。例如山歌手杨玉萍把山歌唱到南京城。1960年4月上旬,江苏省第三届文代会开幕,新店山歌手杨玉萍被指定在大会作专题发言,介绍新店山歌,作为特邀演员在晚会上演唱新店山歌五首,当选省文联委员。例如:山歌手秦竹林把山歌唱到上海滩。1980年春季,如东组成民歌演唱队,应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电视台等单位邀请赴沪演唱如东民歌,新店山歌得到上海音乐学院、师范学院等院校师生及众多行内人士的赞赏,秦竹林唱的“老伙计”一句台词一时成为上海滩的口语。山歌手镇云成的名字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上介绍,称为“山歌精”。音乐家石林1953年10月下旬在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唱新店“车水山歌”,令祖国赴朝慰问代表团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十世纪中叶是新店山歌繁衍的时际,也是新店山歌最兴盛的时际,1998年,国家出版音乐辞书《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江苏卷”中收入新店山歌号子四十二首。

上一篇:【曲艺】萍乡春锣(萍乡市)

下一篇:【曲艺】宜春评话(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