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扑蝶舞(朔州)
2018-05-03 14:22
舞扑蝴蝶活跃在海淀苏家坨一带,是一项老百姓在风调雨顺、生活安定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舞扑蝴蝶主要表现传统民间青年男女扑蝶嬉戏的欢乐景象。舞蹈时要用打击乐伴奏,随着舞者的动作和情绪变化,采用渐强或渐弱不同的鼓点烘托气氛。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据史料记载,“舞扑蝴蝶”最早出现在南宋江浙地区。南宋西湖老人所著的《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斗社:大敦儿、瞎判官、神仗儿、扑蝴蝶、耍师姨、旱龙船……清乾隆时刊印的《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中记载:博戏则骑竹马、扑蝴蝶、跳白索、藏朦儿、舞龙灯、打花棍……说明“扑蝴蝶”在200多年前已传到北京。1894年,民间歌舞海淀“舞扑蝴蝶”第一次出现在慈禧太后的60大寿庆典上,它的美轮美奂成为生日庆典上的一份大礼,慈禧太后看后大加赞赏。民间歌舞技艺献艺时,恰巧被苏家坨镇后沙涧村一个以拉洋车为生名叫李五的看到,他便回村组织村民编排,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