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晋中王氏麦秆画制作技艺(晋中市)
2018-05-03 09:22
麦秆常见于农村的田间地头,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它可以焚烧取暖、做肥料,或是做土坯房的粘合剂。但对于太谷人王其林来说,麦秆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一根根普普通通的麦秆在他的手中,经过一系列工序后,便可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麦秆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
王其林是太谷县一位民间工艺美术师,他自幼酷爱美术,15岁时,在太原油漆厂学习推光漆画、烫画、玻璃钢画,19岁出徒后自行研发木刻、雕刻。而立之年,他又专注于古建筑彩绘。2005年,王其林在古建筑修复中偶然发现了太谷麦秆画的残缺作品,便对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爱不释手。
“麦秆画取材独特,工艺别致,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还可变废为宝,环保、低碳。”经过一番思索,王其林开始认真钻研起麦秆画。
他开始一遍一遍地尝试,“这个办法做出来不好看,就换另一种再试,用这个工具不行,就再换另一种工具,我相信只要肯钻研,没有什么事办不成。”满怀着挖掘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凭借着自己的悟性和灵感,以及以前积累的美术功底,王其林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制作手法,通过漂、烫、剪、贴、裱等多道工序,用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麦秆画作品。
记者看到,王其林制作的麦秆画作品十分精致细腻,建筑类作品错落有致,空间立体感强,动物类作品活灵活现,形象逼真,连体毛纹路都十分清晰。王其林介绍说,麦秆画着色采取熨烫方法,保证了产品的形式不变和长期保存,收藏价值较高。
小小麦秆走向世界
“麦秆画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工艺制作精细奇巧、细致精密,从选麦秆,到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所有的工序全部需要手工完成。当初,麦秆画还没有形成市场,定价高了没人买,定价低了又不够成本,没法形成规模生产。光靠这个,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创业初期,王其林遭遇了种种困难,不过,本着自己对麦秆画的热爱,他依然坚持着。
王其林的麦秆画相继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礼品展销推介会等活动,获得了众多奖项,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赏。麦秆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销路也逐渐打开了。
目前,王其林和他率领的工人师傅们设计创作的麦秆画有多种规格和图案,涵盖建筑、风景、花鸟、动物等众多方面,题材既有现代特色,也有历史内涵,品种繁多。
王其林介绍说:“麦秆画光泽透亮,古色古香,典雅大方,给人以栩栩如生的天然美感,具有立体感强,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点,同时,又有富丽堂皇之气韵,金碧辉煌之效果,装饰效果极好。”
让传统民间工艺重放异彩
“麦秆画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术品。始于我国隋唐时代,是当时盛行宫廷的工艺品,也是现在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肯定。现在,我们的作品供不应求,扩大生产规模是当务之急,我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我的产品认识麦秆画,爱上麦秆画,把这一艺术瑰宝做强做大,让这一精美的手工艺品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在王其林的带动下,他的家人及周围朋友都在学习制作麦秆画,同时,他还为所有麦秆画爱好者敞开大门,培训交流麦秆画制作技艺。
王其林告诉记者:“麦秆画堪称‘民间艺术一绝’,在制作技法上,大胆采用国画、烙画、剪纸、刺绣等艺术表现手法,并完全用手工技术加工,精工细雕、巧夺天工。除了画面精美外,还可根据地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内容设计制作,表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一民间瑰宝需要一代一代人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