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康源枣酒传奇历史故事

地处黄河东岸的保德州康家滩有一户康姓人家,据记载,康家早在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即开始用黄河滩上盛产的优质红枣酿造枣酒,畅销黄河两岸。说起康家枣酒,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一、救道士义授秘方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一日傍晚,康老汉回家途中,见一道士饥寒交加,昏倒在路旁,遂救助至家,老俩口请医煎药,悉心护理,救了道士性命。原来此人乃宋高宗屡召不应的著名道士王文卿。此人谙知道到家养生之术,掌有道家酿制枣酒之秘方;王道士为报康家施救之恩,慷慨传授秘方,并叮嘱康家说:“可以此为生,但应切记利如浮云,酒好为本!”从此康家枣酒品质得以提升,不仅口感醇香绵甜,而且具有益气强身之功效,常饮者无不受益,周围十乡八里遂有“康家枣酒胜汤药”之说。

二、献圣祖幸蒙赞扬。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晋北首当其冲。康家为避战乱,举家南迁至河东路霍州灵石县城。时县城东北、西北尚属一片沃土,于是康家购置此方土地,种植枣树,没几年枣树挂果,又恢复了枣酒生产。旧县城从此有东枣园、西枣园之地名,直至20世纪末旧城改造。

朝代更替,转眼到了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这年十月,圣祖出巡,二十五日离太原府南行,路经灵石。一路劳顿,更兼天气寒冷,于是灵石知县梁同光献上康家枣酒,一为御寒,二为解乏。谁知向不饮酒的圣祖品饮后,龙颜大悦,甚是赞赏,随行官员也都赞不绝口。随行御医孙之鼎于是进谏云:“圣上,此酒乃难得之佳品,宜列为贡品以供宫廷养生之用。”圣祖听后甚是赞许,遂传旨地方官员陪御医前往康家视察。

御医亲临康家糟坊视察并再次品鉴枣酒后,当即慨言道:“此酒酿制精工,味道醇正,确可作为贡品!”并即兴赋诗一首:“盛世欣逢圣驾巡,康氏琼浆誉乾坤,源自道家秘方酿,可补气血壮精神!”康家如获至宝,遂以诗头三字取字号名为“盛康源”。从此,盛康源枣酒声名大振,誉满京晋,香飘朝野。

三、赐御匾欣得褒奖。    

盛康源酒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升,沽酒者接踵而至,每日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延至乾隆年间,高宗皇帝倍加喜欢饮用盛康源枣酒,每日退朝后,同嫔妃们饮酒、赏景、吟诗……十分愉悦。一日傍晚,高宗乘着酒兴,泼墨挥毫,书就“盛康源”三个大字,并下旨将其制成锦匾,赐予康家酒坊。御匾飞至,喜从天降,康家为此连唱了九天大戏,京、晋众多豪商巨贾纷纷前来致贺。   

从此,盛康源枣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谁料,一百多年后的“戊戌变法”给康家带来了灭顶之灾。当时,康家积极支持革新救国,为变法运动慷慨出资,因而受到牵连,慈禧下懿旨满门抄斩;幸而有人提前报信,康家在杨深秀弟子的帮助下,躲过了此劫,隐姓埋名,流落到地处穷乡僻壤的西城里殿头村;而座落在灵石县城北街的康家酒坊在风云骤变中被官府烧为灰烬,康家枣酒从此销声匿迹。

四、逢盛世再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康氏后裔几欲重振旧业,但在计划经济时期,条件尚不具备,夙愿难以实现,康家只得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盛康源枣酒的第四十七代传人康志明,不负族望,勇负使命,经过多方筹备,于2006年在原籍建立了灵石盛康源红枣生物技术研发中心,为原有秘方中的“蒸、捂、温酿”等19道工序引入了现代化、标准化;不仅更有效地保留了红枣中的天然营养成分,而且使枣酒的除渣净化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此基础上,于2009年在晋中市成立了山西盛康源酒业有限公司;翌年又成立了山西天生红枣酒有限责任公司,同时创立了“天生红”枣酒业品牌;2011年,受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之请,在灵武市成立宁夏盛康源红枣酒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盛康源枣酒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的枣酒文化传播者,是中国枣酒酿造创始者,也是中国枣酒行业领导者,已被列为中国民间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主要经营:枣酒、枣酒批发、枣酒加盟、枣酒代理、枣酒销售、枣酒招商、枣酒定制、枣酒经销商、枣酒厂家等。并且不断发现枣酒的功效,研发枣酒的酿造技艺等,盛康源致力打造世界枣酒养生文化第一品牌。


上一篇:【传统医药】曾氏膏药制作技艺(周口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晋中传统金银器制作技艺(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