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州金石记》中有《石堂山麻衣道场重建普济堂碑》是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三月立的,朱象山撰并正书,在河南内乡。碑述陈抟隐武当过此山龙君洞,从麻衣叟论易之事。 《道家金石略》中《普济宫重建麻衣子神宇铭》是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冬立的,也在内乡,这个碑与《南阳府志》记载相同,大概是《南阳府志》的蓝本。但惟有此碑铭的作者孛术鲁对此麻衣子提出质疑:“尝闻希夷子受道于麻衣道者岂度世不死,百世以下遨游人间邪?不然将两麻衣邪?”。从《普济堂重建麻衣子神宇铭》可知麻衣子李和的传说:“……距穰西百里有山曰灵堂,古麻衣子栖真之迹在焉……真人世居秦,父思温西宁令,吕穆帝升平元年 <公元357年>春二月十有五日生真人,而绀(gan,引者注:黑里透红的颜色)发美姿,膂力(lv,引者注:体力)绝等,然性明慧,好经史,契悟玄要,而绰有才誉。孝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时年二十有八,喟然太息曰:“吾年如此,犹堪秽腥腐,愚亦至矣。”以学道之志告亲请去,西宁君责留之,不为止,君曰:“吾为汝筑别室,听汝所欲为何如?

”不答,阴入祈(引者注:疑为“浙”字之误)口,坐一岩间,弥月人不知,君偕亲党求之,遂深入结庐居之……尝独行终南,逢一道者藜杖芒屩(jue,引者注:草鞋),状貌庬(引者注:同“庞”,脸盘)古,依阜危坐,谓真人曰:“吾久汝候(引者注:应为“候汝”之误)矣!”揖与语皆道秘也,由是神悟划然。道者授以秘诀戒曰“终南非汝宅也,南阳之间,湍水之阳,直干之方,有山灵堂,石峒其旁,神开汝乡,汝则往之,当有异人率众拜汝,汝慎拊之,可以翕(xi,引者注:相合,和顺)神功于苍茫”问姓名,道者曰:“吾左元太极也。”言讫不见。真人神其言,往求灵堂于湍阳者,久之,莫晓所在。道遇樵者,相与问答所自来及所欲往,樵者欣然导至峒门,问樵何居曰此山(引者注:好像应为“问樵居此曰何山?”或“居此山曰何?”),俄顷化去,乃益喜,自是坐峒十有九年。时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3年>夏大旱,居民张奭(shi)约众计曰:“麻衣子有道者也,盍往叩之。”众诺相率诣峒,焚香置水于前祷之,真人初坐瞑目,顷之顾曰:“何为者”,众以旱请禳,却之,众旦暮请不辍,真人苦拒者亦累日,将夕有少年十许辈前请曰:“人曰纷纷何也?”真人语以其故,少年请但许之,真人托以昧妄不敢,诸少年复坚请,真人怪,诺之。翌日如诺,雨果大至,霁行山间,见十有二人睡山阴,熟睇之皆负龙状,心异之还峒,而十二人至,皆稽颡(sang,引者注:脑门,这里指头)曰:“吾属龙也……上帝以师道业有成,敕令辅师行耳。”真人后游郧(yun,引者注:地名,在湖北)乡,历宋孝武大明元年,真人行年一百有一矣,秋八月八日白鹤祥集,真人俨坐而逝,郧人即其地筑观,名以白鹤,仙坟存焉。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封真人曰惠慈广德普济真人,旌宫曰普济,果尔则太宗以迈往之。”(《中州金石记•麻衣子神宇铭》)

编纂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的《南阳府志》有麻衣子李和的详细记载。节录其要如下:“麻衣子,姓李氏,名和,字顺甫,世居秦中。……晋穆帝杲(gao,引者注:应为“升”字之误)平元年<公元357年>年春三月十五日生,而绀发美姿,膂力绝等,然性明慧,好经史,契悟玄要,而绰有才誉。孝武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时年二十有八,……以学道之志告亲请去,阴入浙口,坐一岩间,弥月,人不知,……尝独行终南,逢一道者……谓真人曰:“吾久候汝。”揖与语,皆道秘也。由是神悟划然。道者授以秘诀,戒曰“终南非汝宅也。南阳之间,湍水之阳,有山灵堂,岩峒其旁,神开汝乡,汝则往之,当有异人率众拜汝,拊之,可以翕神功于苍茫间。”问其姓,道者曰:“吾左玄太极也。”言讫,不见。真人神其言,往求灵堂于湍阳者,久之,莫晓所在。道遇樵者,相与问答所自来及所欲往,樵者欣然导至峒门。……自是坐峒十有九年。时义熙十年<公元413年>其夏大旱,居民张奭谓众曰:“麻衣子有道者也,盍往叩之。”众诺。率诣峒,焚香祷之。真人瞑目,顷之顾曰:“何为者?”众以旱请,真人却之。众请不辍,真人苦拒者。亦累日,将夕,有少年十许辈前顾真人曰:“人曰,纷纷何也?”真人语以故。少年请但许之。真人以为妄昧,不敢许。诸少年复坚请,真人怪,诺之。翌日如诺,雨果大至,霁行山间,见十有二人睡山阴,熟睇之,皆负龙状,心异之,还峒,而十二人至,稽颡曰:“吾属龙也……上帝以师道业有成,敕令辅师行化耳。”……自后真人道术大行,乡人益神之。游郧乡。历宋孝武大明元年<公元457年>,真人行年一百有一矣,秋八月八日,……真人俨坐而逝.郧人即其地筑观,名以白鹤,仙坟存焉。”成书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的《南阳府志》亦有麻衣子李和的传记,但较正统年的《南阳府志》简明。《道藏》中辑《消摇墟经》所载传与万历四年的《南阳府志》相同,从成书年代看,《道藏》成书于明正统年间,《消摇墟经》的出现应早于正统年间,万历四年的《南阳府志》自然是抄录于此的。

对麻衣道者进行大编撰,大扩展的,不能不提到一个重要人物—李西月。他是道教西派的创始人(或创始人之一)。据史料载李西月,字平权,号涵虚生、涵虚子,又号长乙山人,四川乐山人其著作有《张三丰先生全集》(重编)和《长乙山房稿》,生活的年代从其著作推断应该在清嘉庆<公元1796—公元1820年>到道光<公元1821—公元1850年>年间。李西月在其重编的《张三丰先生全集》中所撰写的麻衣先生传,虽然底本与《南阳府志》、《麻衣子神宇铭》相差无几,但却扩展了不少内容,为明白起见将它抄录于下以资比较和参考:

“麻衣先生姓李名和,道号初阳,内乡人,隐石堂山。生而神奇。绀发美姿。稍长,厌世浊腐,入终南静养。遇尹文始,传以道要并相法,命往南阳湍水旁灵堂山修炼,洞居十九年。冬夏恒著麻衣,故号为麻衣子。灵(引者注:此疑漏一“堂”字)山有水,四时常温,名旸谷,时往沐浴。一夕,有少年十二人来拜曰:‘吾属龙也。上帝以师道成,命吾等辅行大化’。自是有求雨者皆验。乡民谒恳甚繁,别隐歙之黄山,人称为‘黄山隐者’”。如“自是有求雨者皆验。乡民谒恳甚繁,别隐歙之黄山,人称为黄山隐者”;又说麻衣“道号初阳” 、“隐石堂山”是“内乡人”。在《南阳府志》及《消摇墟经》中提到麻衣在终南逢一道者授麻衣以道秘的人,在李撰中细撰为,逢道者尹喜“传以道要并相法”(作者提示:值得注意,李是第一个文字提出尹喜和麻衣精相法的人)于是在其《张三丰先生全集•道派》篇中,将隐仙派道统编为“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

尹喜和麻衣这两个人,在这里我们先做一个小考。据目前传统公认的说法,尹喜是公元前6世纪的周代人,他是传说中老子西去函谷关,留道德五千言的受授者;而这个叫李和称麻衣子的人,据《南阳府志》记载,是生于晋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卒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周晋相差近(或逾)千年,李拜尹为师,从史学上讲不通,而麻衣李和卒于五世纪又不可能授道给相隔数百年后宋时的陈抟。《佛祖统记》记载:“周世宗之废佛像也,疽发于胸而殂。时太祖太宗目见之。尝访神僧麻衣和,上曰:今毁佛法大非社稷之福。麻衣曰:岂不闻三武之祸乎。又问:天下何时定乎。曰:‘赤气已兆,辰申间当有真主出兴’”。“五季之际,有方服而衣麻者,妙达易道,始发河图之秘,以授希夷,希夷始着诀传世。”这里如不是宋时也有一个叫和的麻衣,则是受《南阳府志》或李西月的影响将宋时麻衣当成李和,如是则又怎么可能授希夷呢?


上一篇:【民俗】冰雪世界(文化空间)(哈尔滨市)

下一篇:【传统体育】穆王神拳(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