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山西中药传统特色炮制技术(晋中市)
2018-05-02 10:10
药材的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也是去除毒性、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山西中药传统特色炮制技术是随着晋商的发展慢慢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所以能成为时代名药,跟独特而秘不外传的炮制方法有很大关系。太谷县的八旬老人杨巨奎便是这门技艺的传承人。
“现代”用药方法趋于统一化,再加上老艺人们保守炮制秘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形势非常严峻,所以保护和发扬这一文化遗产已迫在眉睫。
制药如练兵
杨巨奎说,炮制,是制作中药的关键一步,主要用于去除毒性、提高疗效。古人云:“制药如练兵,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用未炮之药难以药到病除。”正因如此,中药才出现了繁复庞杂的炮制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有些中药材虽然药效很好,但和其他药材混合,有时会相互作用,产生毒性。经过中药炮制后,就能很好地减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在古代,人们称这个步骤为“炮炙”,然而,“炮炙”二字仅代表了中药整个加工处理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的方法,并不能概括其他中药炮制方法。
现在,为确切地反映整个中药处理技术,统称为炮制。“炮”,代表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字则代表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技术。
有关中药炮制文字记载最早的书籍是 《黄帝内经》,文中的“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南北朝时期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其中记载了300多种药材的炮制方式,留存至今的有200多种。
炮制技术还体现在历代医书的脚注中。由于药材的炮制方法都是人们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通常是保密的,只能通过师徒相传、口传心授来代代传承。
晋商繁荣产物
同现代一样,“看病难、看病贵”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件头疼事。普通家庭连药都买不起,只有在一些富人家中才配有私人药铺,且不对家族以外经营。“但在山西太谷县,这里作为晋商的发源地,富贾云集、物产丰富,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重视养生长寿,于是,医药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杨巨奎说,太谷自然环境良好,水质清洁,富含多种矿物质,药材资源丰富,并且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传统及历史悠久的医药制药产业。
早在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太谷城内兴隆巷开设的“颐圣堂”医馆(兼药店)(黄河中药前身),由于医术高明,又有配药的方便,“颐圣堂”盛名日益远播。
明清至民国这段时期,当地著名的医馆药行有:颐圣堂、颐元堂、广升誉、广升远、广益义、广懋兴、广源兴等20余家。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之所以能成为时代名药,跟独特而秘不外传的炮制方法有很大关系。
这些名药炮制方法如鲜牛奶九蒸熟地、酥油炙海马、花椒水炙丁香、黄酒炙补骨脂、陈醋炙鹿茸、醋制天雄等等在历代书籍中从未收载。这些药材商号博取众家之长,在激烈竞争之中精益求精,继承和创造出一批疗效卓著的经典名药和独特的中药炮制技艺。
技艺靠言传身教
山西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由颐圣堂药店一直传承下来。解放后,经原山西中药厂厂长杨巨奎在日常行医及生产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良形成今天的工艺。后杨巨奎传技于李乐平,现新一代传承人为杨世英、孙瑞峰。
长期以来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全靠师徒传承,世代相传,虽然有关工艺已见诸著作,但真正的技艺仍然像千余年来那样仰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和感觉才能掌握,难于言表和形成文字。
在太谷,许多药材炮制方法特殊,如“鲜牛乳九蒸九晒熟地”炮制法,这是太谷独特熟地制法,制作工艺要点是,取适量鲜牛奶拌入生地中,待牛奶吸入生地后,置陶制容器中隔水炖蒸,炖至牛奶全部吸入生地,取出晾晒至半干;再拌入适量牛奶,如上法炖至吸收,再晒至半干。如法炮制九次,切片,干燥,密闭待用。
由于牛奶性平,味甘微寒。中医认为具有补气血,益肺胃,生津润肠作用。这些疗效与熟地的功用基本吻合。二者结合使用,必然起到协同作用而使熟地滋阴补血的作用得以加强,起到了很好的增强疗效的协同作用。
再如“硫磺制雀脑”,首先将硫磺研为细粉,取适量拌入雀脑,装入洗净的猪大肠中,上笼屉蒸,取出雀脑,洗净硫磺,干燥,即得。
硫磺制雀脑,可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硫磺有很好的杀菌作用,经硫磺蒸制后,可使雀脑不腐败,利于雀脑的贮藏保管。其二,硫磺也是一味疗效极好的助阳之剂,可提高雀脑补肾壮阳的功效。
投资百万保护
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丰富了中药炮制的内容。但同时,传统的炮制技术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有些传统炮制技术已经失传或正在被淘汰,中药炮制技术处于萎缩的濒危状况。
由于“现代”用药方法趋于“常规化”,传统的“一方一法”的用药模式已不复存在,许多特殊而又可产生特效的传统炮制技术逐渐被遗忘。
再加上现存为数不多的身怀绝技的炮制老药工对于自己经过长期工作总结出来的炮制方法秘而不宣,传统的炮制技术面临衰退甚至失传的局面。
近年来,太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组牵头,成立山西中药传统特色炮制技术挖掘抢救办公室,投资100万元开展调研、收集、整理、培训、传授等抢救性工作。并计划组织一次国内规模的传统特色炮制技术交流大会,提高人们对我国悠久传统中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强对中药国粹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