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唢呐”起源于明朝泰昌年间,传承400余年不衰。第六代传承人刘家森从2011年开始,5年来有了新发展,做了三件事:确立了第八代传承人,创新了老唢呐,收社会传承弟子。

山青花红的5月,记者驱车150多公里,来到普兰店区沙包镇奎兴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唢呐”第六代传承人刘家森家进行采访。下车进屯,还没走进刘家大院,就听到院中传出欢快的唢呐声,一起来的镇文化站站长赵训仲告诉记者:“这是刘家森每天上午必吹喇叭的习惯,这几天在练新歌,参与沙包镇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活动。”

迈进刘家,顿感这一个普通的农村院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53岁的刘家森看到记者在瞅着院子,热情地笑着说:“别看我是农村唢呐艺人,实际我是地道的庄稼人,忙时干农活,种地、侍弄果树、养猪样样在行。闲时吹吹唢呐,我吹40多年的唢呐,不离土不离乡不离农,这才是刘家唢呐的正宗味。在家乡吹唢呐,不仅丰富了乡亲文化生活,也快乐了自己。”

2659105422592041277.jpg


上一篇:【民间美术】焦氏根雕艺术(驻马店市)

下一篇:【民间音乐】金铺唢呐搦子(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