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草画又叫麦秆画,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利用麦草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用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一般不着色,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

麦草画(又名麦秆画)起源于民间。而小麦历来被人们视为神圣之物,无论是古人祭祀天地,还是国微图案的选定,都赋于了小麦极高的地位,它象征丰收和财富。相传,东汉年代,汉光武帝刘秀被王莽追杀,万般无奈,藏匿于麦草之中,麦草随即化为树林保护了刘秀。

出自农家之手的河南汝南麦草画,是在该县王桥农民画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原来的王桥公社现叫罗店乡,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的农民画源远流长,明、清时期,绘画、书法、剪纸、泥塑等民间工艺就十分普及。上世纪70年代,王桥公社成立全省第一个农民画院--王桥农民画院,先后有1200多人参加农民画的学习和培训,涌现出农民画家400多人。改革开放后,他们富而思文的愿望更加强烈。1993年,以袁宝华为代表的一批农民画家利用麦秆研发出民间工艺珍品--麦草画,成为农民画的延伸和发展,可与汴绣、苏绣媲美,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上一篇:【民间美术】郝氏麦草画(驻马店市)

下一篇:【民间美术】朱氏面人(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