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药材集散地之一。直接采摘的药材不能直接入药,必须经过饮片加工。中药炮制技艺在禹州很成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北方地区的炮制最高水平,“药不经禹州不香”即是此意。

  中药炮制是根据临床需要及药材自身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原生药材再加工的技术。随着禹州药市的兴盛,四方药商云集,带来更多炮制技术,突出表现就是有一批负有盛名的炮制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四大九蒸货”,即九蒸九晒熟地、黄精、何首乌、槐角。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传统技艺大多通过家族内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传统炮制技术就有失传的危险。以禹州“九蒸货”的推广和发展来说,目前就面临着层层困境。

  首先,“九蒸货”选材讲究,用料严格,成本相对较高。如炮制九蒸熟地,需从优质地黄中挑选个大者洗净、润透,用特殊工艺处理后装入铜瓮。第一次蒸三天三夜,取出晾干,拌入熟地黄汁、黄酒、砂仁,用手揉搓均匀,再晒一天、晾一夜,再蒸第二次。以此类推至九蒸九晒,20多天才能制成。每个月只能做出一批成品。这么炮制出的熟地黄,价格上根本无法与现代工艺的饮片竞争,两者价格相差50~100倍。

  长期以来,中医药的简、便、廉、验深入人心,即使物有所值,人们也难以习惯高价中药。再加上无序竞争现象,劣质货品充斥市场,严重排挤着高质量商品的市场份额。

  其次,在技艺传承上,四大蒸货的炮制工艺实践性很强,有很多禁忌,光靠理论学习没有长期实践积累肯定不行。炮制者个人感觉、经验对炮制品质量非常关键,人的因素并不是机器所能取代的,这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共同特性。因此,炮制工艺对药工个人的专业素养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言传身教的师徒相授,往往不知要领,难以心领神会。一个中药工的成长,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艰苦的实践磨炼。由于短期内看不到个人的现实利益,有志于从事此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尽管一些老药工迫切想把自己多年的技艺传承下去,但是由于没有相应保障,只能使这种传授成为老药工们的个人行为,成为一些从学者的个人兴趣,难以成为终身职业。

  医药同根,如果没有中药的载体作用来实现中医理论,通过汤药手段治病将有可能走向末路。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九市稻草龙(湖南省)

下一篇:【民间舞蹈】星子灯(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