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稼地里拉回一车车胡萝卜,经洗胡萝卜机自动清洗,一个个变得光滑明亮,然后分级挑选,装入包装袋里,贴上标签,装上一辆辆来自江、浙等地的专用运输车上。这是12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长葛市石象乡胡庄村看到的一个喜人场景。石象胡庄胡萝卜这就样装扮一新,走向了全国各地,成为了叫响全国的蔬菜品牌。

  石象乡是个农业大乡,素有种植胡萝卜的传统习惯和种植经验,并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土壤上松下粘,适合胡萝卜的生长;产出的胡萝卜个大、芯小、皮薄、肉厚、纤维细、脆甜爽口而享誉海内外。近两年来,石象胡萝卜的产量、品质更是大幅度提高,产品俏销日本、香港、广州、上海、深圳、天津等地,石象乡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种植胡萝卜成了石象乡农民致富的又一途径,乡亲们形象地把胡萝卜称为农民的“摇钱树”。正在地头忙着出萝卜的胡庄村农民冯铁聚喜悦的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每公斤胡萝卜能卖三毛八,每亩地按2500公斤计算,这一亩地下来收入就是近千元,俺种了六亩,这一季下来就是将近6千元,这好比在家种了摇钱树,不怕没钱赚。现在村头等着收购胡萝卜的外地车排成了队,呵呵。”

  然而,早在几年前,石象胡萝卜的产销却没有这么火爆,农民们也没有这么开怀过。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缺乏现代的种植技术和规范管理。长期以来,农民们虽然在种植过程中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一直处于各行其事的零散状态,未能形成科学的、统一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标准,从而严重制约了石象胡萝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胡庄村村民胡留根深有感触的说:“俺们以往种胡萝卜,大都是土方,各自管各自的田,收了胡萝卜后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能卖多少就卖多少,到头来赚不了几个钱。”

  针对这种情况,2003年,石象乡政府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决定以胡萝卜为突破口,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发展万亩胡萝卜种植园区作为试点进行标准化种植,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等20多家科研所联姻,邀请农业专家、教授及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们传授种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灌输胡萝卜标准化种植技术。经过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农民们不仅掌握了测土配方施肥、适时早播、节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而且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

  经过近年来的标准化种植实践证明,按照《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种植出来的胡萝卜,其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优质品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70%,农民们普遍增收20%。胡庄村村民胡全义告诉记者:“有了专家的指导,种植胡萝卜就放心了,不愁胡萝卜得病没法治,遇到啥困难俺可以找专家帮忙解决,今年俺种的胡萝卜个个都长的又光又大,准能卖出个好价钱。

  有了科学种植这个“法宝”,石象乡农民种植胡萝卜是事半功倍,种植热情空前高涨,像胡庄村的种植面积已高达千亩,年产胡萝卜百万公斤。由于完全按照规范化种植,石象胡萝卜已经顺利通过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

  品质好,有销路。石象乡胡萝卜的大面积种植,也造就了一批农民经纪人。每到胡萝卜收获季节,这些农民经纪人及早就在大街上摆上了磅称,敞开向村民们收购胡萝卜,村民们不出村就能把从地里收的胡萝卜直接上称、装袋、运往外地了。于是就有了本篇报道开始时的那喜人一幕。

上一篇:【传统体育与杂技】昆仑派武功(哈尔滨)传承人:孙学孟

下一篇:【传统戏剧】湘潭特色长沙花鼓戏(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