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咕隆咚锵……”2月9日14时许,在长葛市南席镇彭水路与毛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广场上,南席镇2017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正在进行。伴随着震天响的锣鼓声,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里不时传出叫好声:“好!这老虎玩得真好!”

65岁的胡街村村民、老虎舞传承人之一宋长山“一曲跳完”,斜靠在大盘鼓上喘着粗气对记者说:“我得把老虎舞传承下去,弘扬好!”

“宋老师这老虎舞跳得有章有法,情绪饱满。”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委会委员、评审技术专家组组长王文亭说,南席镇早年曾隶属于洧川县。据《洧川沧桑》记载,胡街老虎舞始创于唐代天宝年间,兴盛于明清,千百年来在长葛、洧川、鄢陵等地广为传演,长演不衰。

“传说,唐朝时几位宋姓猎人猎杀了一只老虎。剥下老虎皮,吃掉虎肉之后,有人见虎皮好看,就披在身上即兴跳动、追逐玩耍,甚是好玩。”王文亭说,后来,他们便在五谷丰收和年节之时披上老虎皮玩耍,用于庆贺、驱邪、嬉闹、逗乐。这便是老虎舞的起源。

到了宋代,前辈人所传下来的老虎皮已经破烂不堪,不能正常使用。继承人便用竹木扎成虎头,在黄彩布上画虎脸、虎眼、虎须还有虎耳,又用布制成虎身,做了一套老虎道具,最后在虎头、虎身上描绘出黄黑相间的老虎纹。两人合作,手擎虎头,顶上虎身共同进行表演,并有大型铜器伴奏,场面热烈。

到了明清时期,老虎舞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演员阵容曾有50多人,其中以敲打铜器伴奏者为最。改革开放以来,老虎舞艺人在继承传统节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了许多新节目。


上一篇:【民间舞蹈】弓子锣舞(许昌市)

下一篇:【民俗】苗家八合拳(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