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很多民间人物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我们不太熟知的人物——刘德升,被称为“行书鼻祖”。

    刘德升,字君嗣,东汉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
  刘德升生活在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时期,自幼喜欢书法,一生钻研书法,是东汉最著名的书法家,因创造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书体,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有关刘德升的传说是在他去世后的1800多年间逐渐形成的。在流传过程中,人们借助刘德升钻研书法的事迹衍生出许多新内容,以表达对他一生钻研书法艺术以及所取得成就的尊敬和崇拜。
  据史籍记载,汉末流行小篆十一种书写方法之一的“璎珞篆”,就是刘德升“夜观星宿而作”。刘德升的行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许多大书法家都学习他的行书。三国时期的著名书法家钟繇和胡昭都因学习刘德升的行书而知名。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均精研刘德升行书,从中汲取营养,将行书推进到臻于完美的高度。唐张怀瑾在《书断》中说:“行书者,刘德升所造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上一篇:【曲艺】东北大鼓(哈尔滨)传承人:高春燕

下一篇:【民间美术】角雕制作技艺(哈尔滨)传承人:李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