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董村木杆秤制作技艺(许昌市)
2018-04-28 12:53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木杆秤应用历史悠久,曾是民间必备的衡器
古镇柴桥早在明清年代即已形成街市,农历“一六”大市、“三八”小市,老街长1335米,宽7~8米,拥有百年老店及老字号50多家。由于柴桥是原镇海江南地区商贸重镇,建国前商贾交易多用木制杆秤,从而衍生了百年老秤店“董复兴秤店”。
木杆秤早在秦朝度量衡统一标准之时就开始在民间使用,到南北朝时已广泛应用。南朝画家张僧繇曾绘有《执杆图》传世。木杆秤按秤杆长短及秤砣大小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用铜盆替代秤钩的曰“铜盆秤”。大号杆秤一般可称重150公斤,最小的戥子秤只能称0.5公斤~1公斤,多用于中药房抓配中药。在电子秤面世之前,木制杆秤是农家必备的生活用品。尤其是高档戥子秤,用象牙做秤杆,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由于木杆秤应用范围广,其形状像龙,所以还有些人家视秤为吉祥之物,用于镇邪而供奉于正间堂内。
以前,人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引用俗语“不识秤花,难以当家”。不过,在当前电子秤普及的情况下,木杆秤濒临失传,年轻一代大多不识秤花,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