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鄢陵古桩腊梅培植技艺(许昌市)
2018-04-28 12:52
腊梅,别名腊木、黄梅。属腊梅科,落叶灌木,高可达4-5米。常丛生。近革质,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芽具多数覆瓦状鳞片。花单生于一年生枝条叶腋,有短柄及杯状花托,花被多片呈螺旋状排列,黄色,带腊质,花期12-1月,有浓芳香。
蜡梅科蜡梅属木本花卉,是我国著名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又名黄梅。因花色似蜡,又值农历腊月开放,故名蜡梅。原产我国中部,以湖北、陕西两省为分布中心,尤以河南省鄢陵县称著,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誉。近年在湖北西部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区发现大面积野生蜡梅林,证明华中地区确是蜡梅的故乡。鄢陵、扬州、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地栽培较为集中。全国各地园林均有分布。
蜡梅树桩盆景,古也有之。民间传统以疙瘩梅、悬枝梅为整形法,其人造痕迹明显。我是侧重于自然造型,用嫩枝腹接等法嫁接,培养古干新枝浑然一体的蜡梅古桩盆景。经过几年摸索,获得了成功。结果表明,树木盆景的大多形式均适用于蜡梅盆景,直干、卧干、曲干、枯干、劈干、双干、多干、悬崖等式都有佳作被培育而成。在此基础上,我致力于其发展。古人称:“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
据此,我在制作过程中,以意造景,对梅桩主干,多按曲、斜、卧、枯、悬等方式制作。使之既曲又奇,虬姿多变;对枝条处理,以修剪、摘心为主,配以滚刀、蟠扎。要防止加工过度,保持自然得体,疏而有韵。对根部处理,则突出悬根露爪和盘根错节,略施雕凿截取,形成古雅多姿之态,达到苍朴古拙的形象。蜡梅根颈部发达,久之形成块状,俗称蜡盘,我们可以从山野中择其形神俱佳者,以其苍劲老干为主体,造成雄奇可观的大型古桩盆景。蜡梅校芽萌发能力强,当年生枝大多可形成花芽,5-15厘米短枝上着花最多,造型时需针对此特点促使其多发新枝。
蜡梅古桩,来之不易,采挖后一般需二年栽培成活才能人盆嫁接。在立意整形时,务必谨慎,须先摸拟方案,成熟后动手修剪。注意因材立意,因势造景。桩上嫁接优良蜡梅品种,多用嫩枝腹接法,当年可形成40-50厘米有多个分枝的带花植株,数年之后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一般从嫁接成活,经五年精心培育,就能得到古雅自然的蜡梅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