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红娘子(南通市)
2018-04-28 11:28
民间长篇叙事歌《红娘子》,是歌谣之乡——南通地区的一支奇葩。它发源于南通市黄泥山脚下,流传于南通地区,在长江南岸也有不少播下的种子。长期以来,被广大读者讽吟和传诵。清朝中叶以后,有些商贾也曾雇人记录并刊印成书,但已多经删改,变成唱本,失去了民间诗歌原有的光彩。
追溯红娘子长篇叙事歌的源头,可以说自从有了红娘子便有了她的歌。从现有资料看,她不仅以巧著称(人民智慧的化身),而且是一位山歌祖师,传说中山歌就是由她创始和传下来的。
《红娘子》长篇叙事歌源自于生活,源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源自于许许多多红娘子短山歌乃至于劳动号子及民间小唱。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口头文学创作,依靠口耳相传、代代承袭流传下来的,是具有原生态文化特质的叙事长歌。
红娘子这个人物,并非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而是人们虚拟、想象、概括出来的艺术典型,是人们创造的具有勤劳、善良、勇敢、聪慧品质的艺术形象,也是阿姐、阿妹、姐儿、小姐、奴奴、娘子等年轻女性的泛称。因此,其艺术形象特别鲜活,特别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和传唱;还因此,红娘子的名字与形象深入到了广大地区的千家万户,深入到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心目中,融化到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劳动中。在乡间经常可以听到“东南风起暖洋洋,拔秧田里小红娘,拔好黄秧郎好莳,推开秧把粉花儿”等四句头的短歌,也常听到“红娘子本姓王”、“红娘子本姓焦”、“红娘子本姓罗”、“红娘子本姓董”、“红娘子本姓施”、“红娘子本姓陈”、“红娘子绣荷包”等中短篇关于红娘子的山歌。这些山歌在内容和情节上虽然与长歌红娘子不同,但它是母体性的,是《红娘子》形成的条件与基础,也是它的渊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