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清代康、雍、乾、嘉年间,本邑当铺、账局、钱庄、银楼等组织已初具规模。嘉庆十八年(1813)重修市楼碑记载,平遥商号700余家,其中金融字号有25家。本县商业金融并重的行业优势,为票号在平遥首创成为最现实的可能。

在票号产生以前,商人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的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这就迫使外出经商的平遥商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办法。于是票号雏形—“现金拨兑”应势而生.这种异地拨兑,开始只限于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并不收费。后来,要求拨兑的人越来越多,平遥“西裕成”颜料庄总经理雷履泰经理发现这是一个生财之道,于道光三年(1823)左右改设“日升昌”,兼营汇兑业务,在双方同意的原则下,出一定手续费就可办理异地现金拨兑。果然营业很旺盛。接着,他就放弃了颜料生意,专门经营汇兑业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他迅速在天津、张家口、沈阳、苏州、上海、厦门、广州、桂林、重庆、长沙等地开设汇兑分号招揽生意。由于这种汇兑在此处交款,彼处用钱,手续简单,使用方便,所以除平遥商人和其他地方商人汇款以外,还有政府及官员来托办汇兑事宜。随着资本的增加,通汇地点越来越大,利润也越来越多。接着又吸收现款,发放贷款,“日升昌”的生意一派兴旺。看到这种景象,平遥商人纷纷学习“日升昌”的经验,投资票号,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平遥票号帮。

1、票号业务

(1)、存款:票号吸收存款的对象,除商号外,主要吸收官款 (税银、军饰等)和官吏个人以及少数商人的私人存款。    

(2)、放款:平遥票号吸收存款不是目的,放款盈利才是目的。    

(3)、汇兑:平遥票号成立初期,主要业务是办理异地商号银两汇兑。 

(4)、投资、融资:平遥票号发展到中、后期,开始参加社会公共事业和近代工业交通投资、融资活动。虽数量不多,起步较晚,但意义重大。

(5)、发行小票:小票是票号为收交银两方便开具的一种临时便条。平遥票号的小票,是在京都特地发行的。

2、票号资本

平遥票号资本,是平遥票号产生、发展的基础,是处理票号东伙、劳资之间关系的依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3、票号盈利

(1)、利息收入  票号在广泛吸收存款的基础上,通过给商家或官府发放借款,收取一定费用。

(2)、汇兑收入  汇兑收入在票号内称之为汇水。票号汇兑优越于其他任何金融机构。票号汇费费率,视汇途远近、银根松紧、交往关系疏密程度而有所不同。

(3)、平色余利  是票号一项不小的盈利收入。票号利用全国各地银两成色与平砝不统一的情况,各家按照自己的标准特置一平,去统一砝平,利用平色差异,从中获利。

(4)、其他收入  清制设有捐买虚职一例,票号与官场素有来往,故捐买虚职者多托票号代捐。代捐需付手续费用,经手多了,收入也就增加。

4、票号管理

(1)、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平遥票号所有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做法:一是“酌盈济虚,抽疲转快”,注重资金的灵活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组织管理  平遥票号的组织管理实行总号集权制。

(3)、账务管理  平遥票号对于账务管理十分重视。核算按照“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清册设立,属旧复式簿记。

(4)、人事管理  平遥票号对人事 (包括劳资)管理十分慎重。首先由财东全面考察经理人选,一旦选定,东家、掌柜之间以合约形式确立双方权益关系。

(5)、信息管理  平遥票号成立初期,总、分号的管理及业务往来,主要靠信件联系。为了及时传递信件,一是托私脚专门传递,二是托镖局或商号捎办。

(6)、监督管理  平遥票号的监督管理贯穿于票号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并有专门监督手段和制度。

票号文化集儒、佛、道、兵、法各家文化于一身,形成一整套自身文化,丰富中国文化宝库。是我国现代银行改革、管理、发展的重要借鉴材料,其股权分离、银股和身股共赢互惠的激励机制、用人制度等对当代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传统技艺】四季春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安徽省)

下一篇:【传统医药】戚氏中医儿科疗法(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