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战国时期的传统织造技术四经绞罗技艺濒临失传。经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日前市政府公布的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四经绞罗技艺”作为“吴罗织造技艺”中的一大品种位列其中。
  罗原是指一种织造方法,后专指用此类方式编织的丝织品。它用合股丝以经纬绞合的方式织成,具有质地较薄、手感滑爽、花纹美观,兼有透气性等特点。苏州是罗的故乡。苏州织罗技艺高超,素有“吴罗”之称。到明清两代,吴罗织造技艺更上层楼,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品种繁多,成了丝织品中的佼佼者。清后,随着织造局的解体,吴罗大批量的织造随之停止,更由于受到洋布的冲击,织罗技艺几近灭绝。目前发现的以吴中区居民李海龙为代表的吴罗织造技艺传承人,是仅存的一脉,亟待保护抢救。
  四经绞罗则是吴罗中织造难度极高的一种。四经绞罗起源于战国时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经绞罗的织造技艺在苏州逐步恢复,目前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家明缂丝厂与吴中区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还保留着用手工木机织造四经绞罗的技艺,但是织造人员都年事已高,四经绞罗的织造技艺已濒临失传,急需进行抢救保护。

上一篇:【传统技艺】冲山佛雕(苏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传统铜器锤揲技艺(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