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冲山村有百十来户人家,祖祖辈辈以雕刻佛像为业。虽然不少年轻人都走出村庄做桃胡雕刻等赚钱多的营生,雕刻师仍在坚守祖辈留下的手艺。现在,“冲山佛雕”已经被纳入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午后,光线透过天窗投影在光线暗淡的工棚,木屑扬尘在阳光的照耀下。阳光投影在佛雕身上,犹如神光镀金。

由于纯手工,一年只能做40个雕像,年收入在十几万元。师傅很满足,“孩子在外面跑销售,我们在家雕像,养活三四口人,挺好。”

雕佛师傅基本都是从年少起就师承父母,从最初的原木剖板材、到加工、搭架子、雕刻等每个环节都烂熟于心。

虽然有切割机这样现代化工具,但师傅们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手工雕刻,在这个充满香樟树刨花香、木屑的工棚里按照自己的节奏雕刻佛像。

生长在江南一带的香樟木质地坚韧、轻柔、细密,纹理细腻,花纹精美,非常适合用来木雕,香樟树干散发出的香味,能防止虫蛀。

师傅用平刀刻画佛身上的纹饰,无需借助外力捶打,全凭腕力控制平刀将轮廓粗狂的原木雕琢成慈眉善目的佛像模样。

财神爷在汉族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也是天官上神,这种被中国人普遍接纳、敬畏的神仙在师傅眼中不过是块木头。

在师傅身边没有尺寸精细标注的图纸、没有做参照的佛像,全凭几十年练就的技艺,就能将粗粝的木头雕刻成精美的佛像。

师傅将厚实的木板按照不同比例切割成大小不一的木块,有的用来制作佛头,有的则变成身子,那些枝桠部分则用来雕刻成佛手。

在寺庙经常能看到罗汉、金刚木雕像,如今在工棚现场看到三四米高的金刚被金属链条吊起,尽管是天神之躯,却也透着五花大绑的滑稽。

雕刻工具的箱子很引人注目,每把造型奇特的刻刀都有不同的用途,每个刻刀都抚摸的油光锃亮。

上一篇:【传统技艺】青云木梳制作技艺(苏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