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385139.jpg

杨小兰,女,河南内乡人,生于1961年,现为国家二级演员,1977年考入剧团从艺至今,主工花旦,并能反串小生、瑶旦、老旦、刀马旦,84年被评为我省第一批青年优秀演员。2003年受命赴南岳为国防科大50周年庆典演出,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2010年5月被评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
1978年从师阳映太、刘昭应、周恩兰、谢若梅等衡州花鼓戏老艺人,得她(他)们真传。33年的艺术生涯中,杨小兰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突出刻画人物性格,表演艺术日趋完善成熟,独具风格。在塑造众多艺术人物形象中,展现了敏慧的创造能力,使之一个个人物性格鲜明,唱腔、语言、形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声情并茂、形神兼备、地方剧种特色的艺术效果。其扮相俏丽、唱腔甜润、韵味醇厚、表演端庄大气的艺术风格,得到省市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赞许,并受到了衡阳市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与喜爱。主要演出代表剧目有:《喜脉案》饰胡夫人、《三姑记》饰大姐、《福寿图》饰李氏、《豆腐郎》饰豆母、《朱买臣卖柴》饰崔氏、《挑女婿》饰张母、《大下凡》饰张四姐、《杨春龙写退婚》饰安人、《皮秀英四告》饰皮秀英、《刘海戏金蟾》饰胡秀英、《大盘洞》饰兰秀英、王母,《家园泪》饰张仁、《喜盈门》饰王媒婆、《付金龙赶妻》饰庞氏、《月姑记》饰外婆、《合银牌》饰大娘、《湘子与林英》饰林英等。为繁荣剧团演出,凭借自己的出色表演和在观众中的高度声誉,为剧团每年联系演出的业务场次多达100余场,参加剧团演出260场以上,主演场次150多场,为剧团赢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小兰多次选派参加省、市各类重大演出和市内各类重大艺术活动,为衡阳市的文化艺术事业争了光。
1984参加衡阳市创作剧目《云翔缨舞》主演获一等奖。
1988年参加衡阳市优秀青年演员汇演评比获飞雁奖。
1989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洞庭之秋艺术节新剧目汇演《玉碧血》获配角奖。
1992年参加并执导现代花鼓戏《情系工商》在剧中担任主演,巡演50多场且受到好评。
1995年在现代花鼓戏《孔繁森》中饰演孔妻一角受到衡阳市登报表扬。
2003年在南岳为中央领导演出。
2006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艺术节执导并主演现代花鼓戏《双喜临门》获银奖。
2008年在参加衡阳市创作剧目汇演中,由她执导的《喜盈门》获导演奖,被文化局领导称为复合型人才。
2009年该剧参加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荣获 田汉导演奖。
经她执导的《贤淑女》、《女驸马》、《江南院》、《状元打更》、《傻哥拜寿》、《挑女婿》、《观音送子》、《桃花梦》、《春草闯堂》等剧目在剧团巡回演出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喜盈门》演出达到百余场,同时还参加了勿忘我音像中心的拍摄,录制传统花鼓戏精粹VCD光盘多达十多个,为剧团创造了经济效益,年年被剧团评为先进工作者。
作为周恩兰老师的徒弟、衡州花鼓戏第三代传承人,杨小兰时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将这份艺术继续传承下去,为剧团培养下一代青年演员作出了辛勤的耕耘。她所收的大徒弟李红是衡州花鼓戏第四代新生力量,现任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副团长、国家二级演员,在师父杨小兰同志的指导下,挖掘、抢救了几近失传的人形皮影衡州花鼓戏《小上南京》,现已由省音像出版社灌碟,销售海内外。 2000年参加湖南省第三届新剧﹙节﹚目汇演《假如今生再来》饰朵儿荣获表演奖,2003年湖南首届艺术节《家园泪》饰哈妹荣获配演奖,2009年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喜盈门》饰王媒婆荣获田汉表演奖。小徒弟敖贤美(花旦)、学生王玉娇(正旦)、胡西北(小生),分别在2005年全市青年小戏汇演中荣获大奖,在参加2008年创作剧目演出中获得了优秀表演奖、新人奖, 参加2009年湖南省第三届艺术节荣获田汉表演奖,现在她(他)们在剧团都挑起了大梁。
杨小兰作为衡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始终坚持非遗保护,人人有责,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传统技艺】榆次南庄无根架火(晋中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玻璃雕刻(晋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