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与竞技】心意六合拳(晋中市)
2018-04-27 14:38
心意拳具有很强的攻击搏杀能力,致使后来的金、元统治者们如临悬剑,噤若寒蝉,再三严禁民间传承,同时也使心意拳的历代传人对心意拳之传承慎之又慎,讳莫如深。故南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直至明末清初,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今山西永济县)人氏姬际可(字龙峰,1604—1689)访师终南山,得遇异人授予拳谱,归而依法练习,历时数载,方使斯拳重现于世。当时姬际可曾经与明末进士载廷轼(山西祁县人,系戴隆邦之叔祖)、当世大儒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以及顾炎武、傅山、郑万元等名士一道隐姓埋名,在山西祁县“丹枫阁”和江苏如皋县“水绘园”两地秘密筹划反清复明大计(时人称之为“南有水绘园,北有丹枫阁”)。后因事不如愿,方始出游天下,隐身江湖,传播技艺。经传安徽曹继武、山西戴隆邦,再传山西戴文熊,戴文熊在访遍名师,广博求学的基础上,对原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完善,终成传世名拳。
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心意拳的历代大师通过创建镖局、武馆、守村护院、传授技艺等形式,一方面传播光大心意武学,一方面为当局为社会和各地往来商人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服务,特别是以精湛的武艺为晋商保驾护航,“镖行天下”,促成晋商的“汇通天下”,成就了晋商数百年的辉煌。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心意拳的历代先贤们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扶危济困,御敌外辱,通过展现自身高超的武功和诚信的人格,为中国武学史谱写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篇章:戴文熊铁膀镖行天下,李洛能北方神拳拳打四方,戴良栋力擒黄河四匪,戴明桢穴点刘十二,车毅斋天津战胜日本高手,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黄河以北,李复桢神勇技压群雄,孙福全轻取日本浪人,韩慕侠打败俄国大力士……这一系列历史故事演绎成一系列催人奋进,扬中华国威的武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