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介休干调秧歌(晋中市)
2018-04-27 14:35
干调秧歌是山西介休土生土长的传统戏曲剧种,因演唱时没有音乐伴奏,只凭演员的自身嗓音演唱,故称其为干调秧歌。属于文化遗产。
流行于介休、灵石、沁源一带。它起源时间很古,据传是由游牧发展到定居农耕时田间劳作时随意编唱的词调,后逐渐发展衍变成的传统戏曲剧种。
干调秧歌有街头演出和舞台演出。街头演出也称“踩街秧歌”或是“地毯秧歌”演出节目有《绵山十景》、《绣荷包》、《拜年》等。舞台演出除“折子戏”外,还有《庆顶珠》、《九件衣》、《翠屏山》等大型节目。干调秧歌一般词多、道白少。唱词有三字腔、七字腔、十字腔等,并有紧板、慢板、二性板、大介板、绵绵板、哭板等板式,一般以剧中角色确定板式。
干调秧歌豪放粗犷,做戏表演又十分细腻,是戏剧中绝无仅有的特殊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