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阳澄渔歌(苏州市)
2018-04-27 14:05
秋冬,是阳澄渔民丰收的时节,起早贪黑,渔民们驾着船,下湖捕蟹网虾,口中哼唱着即兴创作的小曲儿,唱的是鱼虾满仓的喜悦。渔歌唱晚,渔家人曾经最熟悉的场景,现下仍在阳澄湖一带传唱。流传了数千年的阳澄渔歌,迈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这是对阳澄湖镇人数十载对渔歌抢救性保护的一种嘉奖和鼓励。
阳澄渔歌作为吴歌嫡系之一,是以吴方言传唱的山歌,充满江南水乡特色和原生态特点,唱腔委婉清丽、含蓄缠绵,从春秋吴国传唱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阳澄渔歌分为地方风情歌、私情歌、劳作歌、苦歌、戏文山歌等。形式为独唱、男女对唱和一人领唱众人伴唱。短的为四句或
十来行,长的一般不超过百行。
唱山歌是人们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出而作时,要唱“开场”山歌,日落而息时要唱“关箱”山歌。
抢救渔歌走街串巷记歌单
阳澄湖镇人,对于抢救渔歌的决心和恒心,阳澄湖镇文化站站长李雪龙最有发言权。从进入文化站工作,这个冷不丁就爱随口哼唱渔歌的男人,就开始为了渔歌的保护和传承奔忙着。
阳澄湖镇圣堂河底自然村相传是阳澄渔歌主要发源地之一。这个位于阳澄湖西北岸的村庄,有400多户、1200余居民。从前,村民们下湖捕鱼、捉蟹,渔歌是随手拈来的即兴创作,吴侬软语,配上充满水乡风情的小调,劳作之余,解乏添趣,还能增进彼此感情。随着渔民减少,改做渔具生意,唱渔歌的热情似乎也慢慢减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