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王氏坠胡制作工艺(商丘市)
2018-04-27 13:57
“手工制作的传统乐器,突出的是‘精’和‘细’。备好原料后,工匠先要‘解’木料,把板材切割成长和宽均为4~5厘米的长方体,火烤后用锉一点点把柱材磨到需要的大小,然后再进行粘接、雕刻等工序。”近日,记者来到夏邑县,见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坠胡制作工艺传承人——50多岁的王凤银。
坠胡,又叫曲胡或二弦,是河南曲剧和山东吕剧、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坠胡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其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模仿各种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已有近百年历史。
“传统方法制作乐器主要是用锉,如何能锉得平、直、匀、精、准、光,全凭经验;二胡、坠琴、三弦之类乐器的琴头图案、弦柱花纹全靠手工雕刻,怎么雕刻得漂亮需要多年学习;上弦后对‘琴壶’薄厚的修改,以及调音等步骤,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指导。”王凤银告诉记者,“不过,凡是传承的东西,都会有局限,需要后来者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