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是人类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迹与瑰宝,举世闻名。敦煌舞则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

"敦煌舞"是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舞姿形象为原型,经过当代舞蹈艺术家、编导者和研究人员的再创作,重新复活于舞台之上的一个新舞种。敦煌舞蹈具有一整套独特审美特征的舞蹈语汇,它的出现,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舞蹈语汇,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舞蹈流派,同时开启了舞蹈艺术家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对中国古典舞蹈认识理解的新思路,拓宽了中国舞蹈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新领域。可以说,敦煌舞的成功"复活",是当代中国舞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遍布于敦煌石窟墙壁的壁画表现内容极其深邃与丰富,涉及社会、经济、宗教生活、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既是研究古代美术绘画史的博物馆,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其他领域的聚宝盆、资料窟。敦煌壁画中存有大量的古代乐舞形象,几乎所有的洞窟壁画中都有一些乐舞形象,可谓千姿百态,这些存在于绘画中的舞蹈姿态形象,实际上体现了舞蹈艺术传承汉、魏晋时代历经隋、唐抵宋、西夏、元明时代演变中各个阶段的风貌,展示了独成体系的珍奇艺术价值。其中许多舞姿舞态,新奇生动、细腻优美、传神感人,是研究中国古代舞蹈最直观最有价值的形象资料。然而虽然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十分丰富,但毕竟只是一个个静止、分离的舞蹈瞬间,作为动态的舞蹈艺术看,如果不能创造性地完成从静态到动态的具有审美力量的艺术连接,敦煌壁画上的舞蹈形象也只能永久地残留在冰冷的石窟岩壁,不可能优美地跃动于今天的人间舞台,成为具有现实观赏性的舞蹈品种。

敦煌壁画中,舞乐场面很多,主要有天乐和俗乐。天乐指天人形象出现于佛国世界的舞乐,俗乐指世俗生活画面中的舞乐。流行于河西的主要是西凉乐。所谓西凉乐,就是西域各民族的舞乐。主要是龟兹乐加上外来的天竺乐,与中原舞乐相结合的舞乐。北朝温子升所说的"敦煌乐",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多种成份结合的舞乐。就壁画中的乐器看,有中原乐器,如筝、箫(排箫)、方响、笙、阮咸等;有西域民族乐器,如腰鼓、齐鼓、答腊鼓、鸡娄鼓、五弦、筚栗等;也有外国传来的乐器,如琵琶、箜篌、铜钹等。从舞蹈看,有中原舞,悠扬婉转,挥袖而舞,所谓"长袖善舞"正是中原舞的特点。唐代《宋国夫人出行图》中的四女伎,高髻衫裙,披帛长袖,翩翩起舞,唐人赞扬清商伎的诗中写道:"妙手轻回指长袖,高歌浩唱发清音。"有西域舞,西域民族性格爽朗,感情激扬,歌舞节奏强烈。如220窟在西域灯轮光影下的两组舞蹈,一组戴宝冠,着锦半臂,腰束古榴裙,作男装;一组披发,裸体,白练裙,长绺飘扬,作女装。都在小圆毯上纵横腾踏,挥舞红巾,旋转如风。这就是元积《胡旋女》诗中所谓"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的西域胡舞。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甘肃省歌舞团的主创人员在古丝绸之路和敦煌莫高窟深入体验生活,学习敦煌艺术,寻找创作选题。敦煌壁画乐舞形象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激发了创作灵感。经过仔细观察和深入对比研究,他们以唐代洞窟壁画上的舞姿形象为主,筛选出150多个特点突出、形态新颖优美的舞蹈形象,以"众里寻它千百度"的创作精神,寻觅静止舞姿的动势和舞姿与舞姿之间的连接点、连接路线,捕捉和体会其中的舞蹈韵律。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大胆探索与创作,1979年推出了一台令人耳目一新的具有鲜明敦煌艺术特色的大型民族舞剧----- 《丝路花雨》。这部舞剧的出现,在全国引起了冲击波,获得了国家级的大奖。随着它的创作、演出的成功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敦煌舞"这一名称被专家和观众认同,敦煌舞的艺术成就美学价值得到舞蹈界的重视,"敦煌舞"的研究与教学也得以发展。

"敦煌舞"的舞姿舞韵最典型的特征是她特有的"S"形姿势与动律,这是《丝路花雨》的主创人员根据敦煌壁画中舞姿的形态特点发现和提炼出来的。他们依据静态造型所隐含的动势,在时间、空间、力度的延续和承接中寻找自然、流畅和具有艺术表现力的连接流线,逐渐自觉地感觉和把握到敦煌舞表演时所呈现的倾、拧、斜、曲为特点的S型流动韵律,以及内韵控制动作,心身合一等独特的敦煌舞蹈表演风格该剧中的敦煌舞蹈共四十多个,主角英娘的大段独舞就有十段,集中地表现了敦煌舞姿舞韵的精华。其中英娘卖艺舞蹈,是100多个敦煌壁画舞姿形象的再现与复活,反弹琵琶舞则吸收了从初唐到五代时期壁画中多幅经变画伎乐天的各种琵琶舞姿造型创作而成,由于这些舞蹈充分体现了敦煌舞蹈的审美特征,风格独特新颖,被研究者和舞蹈界肯定为经典性的敦煌舞蹈段落。另外在敦煌舞蹈的编创过程中,高度重视中国古代诗文中对舞蹈的表述,在诗与画的相互印证中加深对敦煌舞蹈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这也使得敦煌舞在当代一经复活,就具备了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及分量。再者,由于敦煌壁画是中西文化交融和演变的艺术结晶,因此敦煌舞蹈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民族艺术复合的特征;敦煌舞蹈又脱胎于莫高窟佛教绘画艺术,这同样或许使得敦煌舞蹈的艺术内涵更为深浓。

敦煌舞的继承、开掘和创作的成功在中国舞蹈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首先,敦煌舞进行了从历史资料复活舞蹈艺术的首次尝试,使那些早己尘封的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得以重放光辉,而且成功开创了从古代资料复活舞蹈的编导方法,启迪了后人,为发展中国舞蹈艺术增添了生命力;其次,敦煌舞开创了一个新的舞蹈学派,丰富了当代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类型和舞蹈语汇,形成了一套独特表演风格的舞蹈艺术体系,改变了过去认为中国古典舞蹈只能从戏曲中发展的观念,促进了中国古典舞蹈多元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传统戏剧】广东汉剧(梅州市)传承人:李仙花

下一篇:【民俗】邓尉探梅(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