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苏派砚雕(苏州市)
2018-04-27 13:30
常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诗、画、印、琴、藏书等方面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虞山派风韵,而常熟的砚刻工艺作为与虞山印派密切相连的艺术形式也同样光辉闪耀。从元代缪贞尝得绍兴邵谔所进述古图圆砚,因以述古名堂,至清代著名文人大家孙原湘、钱陆灿、翁同龢、杨晋、杨沂孙、萧蜕等刻砚铭,再到晚清沈汝瑾毕生刻砚、藏砚,直至赵古泥为沈氏数百方砚刻砚铭。而后,民国常熟县王市镇人陈端友,融合中国绘画传统技巧、章法于刻砚艺术,模仿自然形象,并能别出心意,成为现代制砚巨擘,开创了现代上海砚刻的写实流派,史称“海派砚雕”。后常熟县吴市镇人王介玉,拜陈端友为师,遵循其刀法、磨工,逐步谙其精髓,得其神韵,以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境地,使常熟刻砚得以继承和发扬。
砚刻工艺一般选用特殊的石料,采用传统的砖刻、石雕手法,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形状各异、绚丽多姿的砚台。砚台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盒、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
目前,常熟博物馆藏有近70方砚台,上至汉、六朝,下至民国、近代,不少为砚中珍品,如沈石友藏六朝砖砚、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等。其中多曾由常熟收藏家收藏或制作,展示了常熟砚刻技艺的杰出成就,它们将与陈端友砚刻作品、王介玉先生藏砚、刻砚,一同作为常熟砚刻工艺的历史见证,永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