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针灸创始人杨永璇出生于清末民初,幼读诗书,长而习医。17岁受业于浦东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门下,白天随师临诊,听讲授课,晚上挑灯夜读,选篇背诵,悉心钻研,好学不倦,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学医数年,尽得王氏真传。

1921年,杨永璇返回周浦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为了方便病人就医,他先后在上海董家渡、浦东三林塘等地设立定期分诊所,1937年迁居上海八仙桥行医。在旧上海,中医若能立足八仙桥,便可名扬沪滨。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杨永璇没被击垮,而是凭着高超的医术,良好的医德,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在名医云集的八仙桥,他与陆瘦燕、石筱山名声最大,三足鼎立。抗战时期,苏北难民在上海以拉黄包车为生,营养不良导致“软脚风”盛行,很多人都请杨永璇治疗。对于这些患者,他专设“济贫号”,免费施诊给药。

新中国成立后,杨永璇放弃私人诊所进入公立医院,曾任曙光医院针灸科主任,上海市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针灸学会主任委员等职。他将医术授教于后辈,使杨氏针灸传承有继,以弘扬祖国传统的医学遗产。


上一篇:【民间美术】武山夜光杯雕(天水市)

下一篇:【曲艺】祁东渔鼓(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