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苏州金银丝镶嵌(苏州市)
2018-04-27 11:38
金银丝漆器,是一种结合雕刻、金银丝镶嵌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据冯文寅介绍,金银丝漆器最早被称为“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但它出现比较晚,大概是青铜工艺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即到春秋中晚期才兴盛起来的,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一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到了明清时期,是金银错工艺最为鼎盛的时期,而制作金银错的材料也逐渐演变为木质材料,就是如今的金银丝漆器。当时苏州的金银丝漆器制作因其工艺十分精细,在国内享有盛名,素有“南苏州”之称。
金银错工艺流传至今,目前主要的制作手法有两种,镶嵌法和涂画法,冯文寅、冯文祥兄弟所用的就是镶嵌法。冯文寅告诉记者,镶嵌法又叫镂金装饰法。1973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篇《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其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镶嵌法,只不过把青铜器换成了木器。为了保证作品完成后表面不起毛糙,在第四步之后,我们又加了第五步,上漆,因此我们的作品就称为‘金银丝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