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话船(运城市)
2018-04-27 10:32
侯村花船是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金井乡侯村的地方传统民俗活动,侯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在原解县境内,无论其地理位置,还是村里的人口数量(约1000人),都被归并在中小村型之列。但自晚清以来,在黄河金三角这一广袤地带,该村的知名度却一直很高。这除去光绪年间村里出了两名举人曲乃钊、曲乃锐教过皇学,一名武进士曲春泰为国戍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该村的民间社火“花船”表演得相当出色。寄托着当地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当地传统民谣曰:“西王高台侯村船,想盖点子比登天难。 [1] ”这一来自群众口中很质朴的民谣,岂止在金三角地带广为流传,就连河南省的灵宝、陕州,陕西省的潼关、渭南、西安等许多邻省城市和农村里的群众,对这一民谣都耳熟能详。
然而,尽管民谣把侯村花船排在西王高台之后,但如若把这两种社火认真作一比较,无论其造型的华丽,还是表演的精彩程度,侯村花船都要在西王高台之上。西王高台是以惊险的造型来吸引人的眼球,呈静止状供人欣赏,而侯村花船 [2] 除华丽造型外,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场优美的舞蹈,是一场很真实的河流划船,实在让人赞不绝口,百看不厌。
侯村花船 [3] 究竟始于何年,现已无从考证,不过据村里一些高龄老人所知,在清代康乾盛世时,花船表演就很盛行。每年春节,花船都要向群众表演,经过一代一代传人的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传至晚清,无论是船的造型还是划船人和掌船人(又称跑船人)的默契配合,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光绪三年,花船也曾一度停演,灾年过后又再度兴起,虽经历多年战乱,花船一直盛演不衰,直至新中国成立。
既是花船表演,少不了要有一艘很华丽的船体。而这艘船体又绝非人们想象中一般船只构造那么简单,它既要有一般船只的外形,而且还必须设计一个很雄伟的船舱供掌船人藏身。看起来似船又似花轿,这样就能突出花船这一主题。而侯村村里的能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首先用葵花秆和木棍,绑一个长约两米、宽约一米的船型骨架,再把船舱牢固地固定在船体正中。整个骨架绑制完毕之后,外面用各种颜色的彩布把它全部包装起来,再系上多条彩绸,镶嵌上各色花朵及各种形状的镜子,一艘奇特华丽的彩船即呈现在人们眼前。